关灯
护眼
字体:

林和靖泛舟游灵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显虚名也,供职重任也,何如诸山环绕,一水澄清,令予饮食坐卧,皆在空翠中之为实受用乎?况繁华梦短,幽冷情长,决不肯以彼易此。”

    和靖先生经常徜徉于山山水水之间,当然,他最为喜欢的还是灵隐天竺一线。那时,西湖的水位较高,从孤山到灵隐合涧桥有舟可通。泛舟入灵隐,其趣非舆车可比。春天,一叶小舟,从孤山悠悠荡出,轻轻泛泛的吱呀之声连同鸟声,将横斜着的疏影划破,舟子袭着梅香,入灵隐而去。两岸风景,自然如画。林幽花艳,远处传来三两声鸟鸣声,一声声唱入人心深处。不久,即可闻听到从灵隐寺传来的钟声。一下,两下,三下那剪空而来的钟声,不落言诠,却声声催人警醒。秋天,景色一换,意趣亦更,泛舟入灵隐,情趣迥异。他曾写有泛舟入灵隐诗一首:

    水天相映淡氵欣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晓来浓。

    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边五老峰。

    辍棹迟回归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

    诗人是多么热爱杭州的山水啊!桐庐的七里濑也算美的,彭蠡湖边的五老峰也是美的,但怎能比得过西湖山水呢。水天相映成一色,隔水青山无数重。远处的鸟声,叫得秋高气爽,近处的棹浆划得心驰神荡。入了灵隐,有高僧可与之长谈禅理,有素斋可竟日细品。还可在冷泉亭上作对赋诗,于飞来峰上饭猿长啸。直至天降暮色,才拾棹返回,归途之中,骤听得钟声,如同来自仙界,那是不落尘俗的清音呵!

    和靖先生还写有灵隐寺一诗:

    山堂气相合,旦暮日秋阴。

    松门韵虚籁,静若鸣瑶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

    按部既优游,此时振衣襟。

    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飘摇白猿声,答我雅正吟。

    经台复丹井,扪萝尝遍临。

    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

    温颜照乔木,真性讶幽禽。

    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何深。

    洒翰嶙峋壁,近驾*(*:音zhan,左为“木”右为“旃”字的右偏旁)檀林。

    回瞻*(*:上“穴”下“卒”)堵峰,天半千万寻。

    在诗人的眼里,灵隐实乃佳游之所。飞来峰随时都处在动态之中,又静寂无声;冷泉水甘冽沁脾,可濯尘俗之虑。白猿之吼,正可应他雅吟之诗。晒经台、炼丹井尚在,昔人已远。皇帝的宸翰之迹镌刻在岩崖之上,宸恩如风之沐,而圣音已绝。回首处,只见峰峦罗列,高至天半,而众峰默默。惟有诗人的一颗心飘至云天外。

    和靖先生虽在隐身于孤山,然却时为俗人所扰,故他心生移居别处之意。作诗道:

    山水未深猿鸟少,此生犹拟别移居。

    直过天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

    孤山毕竟离城市中心太近,挥挥手,摇摇舟即可到达。和请先生的声名日隆,慕名前来的拜访者络绎不绝,弄得他不堪其扰。于是,他想移居他处,灵隐、天竺是他常往之地,早就心向往之,惜灵隐已为众僧所拥有,上、中、下三天竺亦同样为僧占着。那就在上天竺之上,跨涧横一独木桥,于桥那边筑一小庐,作为新的栖身之所。想法颇美,但最后没有做到。他想:凭着他的名声,即使到了天边,人们也还是会把他找到的,更不用说上天竺之上了,无非让人多花点时间、脚力而已。上了那里,当天不能往返,友朋必会借宿一宿或一住多日,那倒更不堪其烦了。罢罢罢,大隐隐于市,友朋要来,就让他来。何必相拒于千里之外?如此一想,便继续在孤山住着。

    和靖先生临终前作一绝句,以明守正之意: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然后,踱出庭前,抚着一鹤道:“我欲别去,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任汝往还可也。”又对满园梅林说:“三十年来,享尔之清供已足矣!从此听尔之舒放荣枯可也。”一时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