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这首江南忆词,是唐朝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时的临别之言,却成了千古传诵之名篇。他对杭州的满腔依恋与深情,犹如西湖之水,一直盈盈于后人的心田,未能因了岁月的侵蚀而减损丝毫颜色。

    杭州是幸运的!西湖是幸运的!如果没有白居易,我们到哪里去凭临“一湖清水,一道绿堤,六井清泉”?我们又从何处可以读到他专为杭州留下来的二百多首诗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等等诗句,谁不曾默记于胸?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职,因生性耿直,以“敢谏”著称,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转忠州刺史。少年时,白居易曾随父亲白季庚避乱江南,曾到过杭州,对杭州的印象非常之好“余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长庆年间,朝廷中朋党之争已起,河北一带发生兵乱,白居易多次上疏,未被皇帝采纳“济世终无益”便请求“外任”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任杭州刺史。虽说杭州是他早就向往之地,然因宦途失欢,难免心灰意冷,于舟中晚起诗中说:“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原本想到杭州“冷吟闲醉”一番的,谁知到了杭州之后,却于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西湖的山山水水,爱得没商量。于是,钱塘湖堤筑成了,堵塞多年的六井也疏通好了。为政期间,造福百姓,百姓的感念之情是无从言表的。白居易却淡淡一笑:“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政之余,白居易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就是置身于山水之间,吟咏竟日。灵隐是他爱去的地方,他在宿灵隐寺中曰: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僧徒多怅望,宾从亦徘徊。

    寺暗烟埋竹,林香雨落梅。

    别桥怜白石,辞洞乱青苔。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

    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六百日”当中,入山“十二回”应该说频率够高的了。可见得他对灵隐寺一带是非常感兴趣的。另有一诗灵隐寺云: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如此绝尘脱俗之处,怎不令人向往?怎能不于短短的时间内“入山十二回?”即便入山二十回也不为过呵!白居易入灵隐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灵隐、天竺、韬光诸寺的僧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故而交谈至夕,便会应僧之邀留下来住宿。白居易与灵竺诸寺之僧的交往,最为深厚的莫过于韬光庵的韬光禅师了。韬光禅师系四川僧人,他辞别师父云游四方之际,师父告诉他:“遇天可前,逢巢即止。”唐穆宗时,他云游到了杭州灵隐里面的巢构坞。不久,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字乐天,韬光禅师才醒悟过来,说:“奇哉,果然遇到了‘天’,又逢上了‘巢构坞’,此地即为师父嘱我的栖止之所了。”遂在此地建筑寺庙住下了。

    韬光地处胜景,从灵隐去韬光之途中,山径曲折,古木婆娑,翠竹夹荫,树枝虬错,浓绿杳深,草香扑鼻。禅院钟声,伴着清流淙淙,有如仙乐。立于庵楼之上,远眺钱塘江,婉似银河跌落了一条白练,遥遥接于天际,望之,莫不令人胸襟坦荡如潮。钱塘胜景“韬光观海”籍名甚早。

    白居易与韬光禅师一见如故,常有诗词往来,韬光禅师曾邀白居易为韬光庵题字,白居易写了“法安”两字,故后有人将韬光庵改名为“法安院”终因韬光禅师名气太大,庵名又改了回来。白居易想:自己常去韬光庵相扰韬光禅师,故想特设素宴请一次韬光禅师,为作礼尚往来:“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他原本想:备了素斋,韬光禅师总会来的,谁知他非但不来,还接到了他的一封信(一首诗):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枕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种金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