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一身甲胄的司马越望着城下数万人的混战,脸上露出了许久都不曾出现过的笑容。
司马越实属文臣,极少领兵,更没有领上万兵马征战的经验。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司马越真正体味到了为将者该有的气势,这种感觉不是仅仅用一句运筹帷幄就能形容。
司马越觉得自己的心情激荡,少有的豪情也迸然而发,让他有种想要横刀立马、浴血拼杀的冲动。
不过,外宽内深的性格还是让司马越在瞬间平复了心绪。他依旧站在原地,面无表情地望着这片杀戮。
看久了,司马越在这血腥中发现了一些异于寻常的事情。
混战中,有七名身穿软甲的步卒正被敌方几十人所包围。步卒们在用小阵型做防守,以此来守护被他们留在中心的三名伤员。
司马越猜测那些步卒应该是荥阳军,因为他们的武备很精良,不亚于京城的中军与皇城禁军。
这些人距离城墙稍近些,以司马越的目力能看清楚那里的情况。
被护住的三名步卒中,有两人受伤较重,已经无法继续作战。另一名步卒似乎并没有受伤,他应该是懂些医术,正在用随身的药物为两名伤者救治包扎。
司马越远远地看见那个医卒跪在地上,丝毫不管周围的拼杀,只是在熟练地处理着同伴的伤口。那两名倒地的步卒顽强地将刀立起,试图为他做着防护。
医治伤兵是军中皆有的制度,但这制度并非是指交战时,即便是要及时医治也多是主将官一类的人,根本顾不上寻常的军卒。
“公平”二字在这个世界里是奢望的,在兵马混乱的杀场上同样也是种奢望。
“阵上血战之时,遇有我兵战伤,就听在地,勿令呻吟,吾兵只管向前。”
两军交战之际,哪怕是父子有伤也不准停下守护,只能是向前冲杀。
即便是伤者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去,又或是因敌方发现而被杀死,其他人也必须要遵守如此的军规。
固然,这种做法有其不平等与残酷性,但也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更多的则是不能因此而贻误战机。
司马越虽不领兵,但也知晓这些制度与军规。
然而,他所见到那几名荥阳步卒似乎正在违反军中的规定。
组阵的七名步卒正拼死搏杀,只是为了守护寻常的三名同袍,而那名医卒似乎更不在意生死,只想及时止住身前两人流出的鲜血。
不过,司马越觉得并非是如此,那个医卒应该是将生死寄托给了身边的人,他相信那七个人会支撑下去。
而那七个人也并非是孤军奋战,他们也是将生死托付给了身边人,以及周围正在赶来增援的同袍。
果然,有两队十人的步卒拼杀到了七人的近前,原本的小小军阵瞬间扩大了一倍,稳妥地护住了中间的三个人。
不仅如此,更有两对十人的兵骑也冲杀了过来,与步卒一同组成了步骑军阵,护住两名伤者向较为安全的地方转移。
在步骑军阵移动的过程中,不时地有人加入,并将一些伤兵送到军阵中。
当一名将官模样的人纵马来到步骑阵时,司马越本以为会看到该有的杀罚。
然而,那名将官不知在吼着什么,随后整个军阵继续向荥阳军营的方向拼杀前行。
司马越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幕是真的,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也从未听说军中的士卒敢如此做。
近百名步骑兵不仅不前冲杀敌,反而在列阵后撤,而这种犯死罪的做法,竟然只是为了将几十名伤重者撤出战阵。
司马越搞不懂李峻是如何统辖荥阳军的?更不清楚李峻怎会有如此多的慈悲心,竟敢允许部下军卒临阵退缩?
通常,在两军对阵中,一方只要有超过几十人的后退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为将者如果不能及时制止,整支队伍就会军心大乱,随之而来的溃败也将成为必然。
可是,司马越发现那些步骑的退缩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军卒,整个荥阳军依旧在有序地列阵拼杀,将士们的杀敌士气反倒是愈战愈勇。
“曹司马,你可见到那些步骑军了吗?”
司马越抬手向前方指去,问向守在自己身侧的军司马曹馥。
曹馥,沛国谯郡人,前朝名将曹洪的幼子。初为本朝的尚书右仆射,后入东海王府任军司一职,忠心辅佐东海王司马越。
曹馥虽不是上阵杀敌的武将,但也并非是个纯粹的文臣。他终究是曹魏血脉,善于谋略之中也多少知晓些兵论。
“明公,属下也注意到了,那些人似乎就是负责救助伤兵的。”
曹馥如此说也仅仅是猜测,他并未听说哪支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