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企业健康标准12字,在“汉唐论坛”是有详尽解释的。譬如“合力”,对于全球的企业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因为劳资双方真的很难统一到一起,这时,就需要理念与文化来帮忙了。
总之,杨夏即便想忽悠人,也得拿出一点真本事的。
1981年,杨家的发展开始与杨夏的事业接轨。
此前,杨夏想过由几个哥哥专职做建筑公司,在自己的帮助之下,甚至可以做到全球最大建筑公司。但是,如果让几个哥哥去做建筑公司的话,至少还要等几年才有机会。
原因就是华夏的私营建筑公司多是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在八十年代,即便你想做建筑,也不得不以乡镇企业的“红帽子”出现。而想到“红帽子”以后的麻烦,杨夏就决定换一条思路,所以在汉唐培训中,将三个哥哥以及堂姐夫董其兵都叫了过来。
半年培训结束后,杨夏成立了汉唐建筑。其中在股份构成方面,杨夏给了大伯杨光宗、二伯杨光华以及自己父亲杨光耀各自2%,杨家的杨崇文、杨崇武、杨崇荣以下8男3女包括董其兵在内共计12每人1%的分红股权外,除了国家的28%,家人拿走的18%,高管的5%,杨夏真的只有49%的小“半壁江山”了,好在至少自己的父母那2%的股份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会由自己做出安排,这样。这个算勉强拥有绝对控股权吧。
不过,汉唐建筑的股本并不多,更说只投入了1000万软妹币以及300万米金,合计690成米刀左右。其中,300万米刀,主要购买国内不能生产的建筑施工机械,只要国内能够生产的,杨夏一般坚持在国内购买。
给杨家亲人的股份,这是杨夏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汉唐建筑对于技术的要求并不太高。杨家的人,包括东沟村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做普通工人。如果进入汉唐建筑后,肯学肯干。以后也未必不能成为小施工头之类的人。进入21世纪后。一个月拿个上万元也不是难事。
杨夏在给这些股份的时候就在协议中说明了,所有人都只有“分红权”而没有表诀权,其表诀权将由杨夏代为行使。如果有人要造反或什么的,杨夏有权力取消其股权,因为这部分股权本身就带有“赠予”特点。
千万不要小看汉唐股本小,投资少,效益就不好。建筑公司,可以说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企业,企业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劳动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总体上,建筑行业一般不涉及高精尖技术,如果真涉及到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大多称之为“工艺”,譬如在施工中,创立了某种新“工艺”,也是可能要获得国家和国际大奖的。
汉唐建筑是1981年7月正式成立的,到了1981年12月底,仅有1000人的建筑公司,就完成了1000万元的建安工程。这个数字,对于不懂建筑的人可能不太明白,简单地说,1000人在5个月中就创造了1000万的产值,这个数字,与后世相比确实是比较低的,但现在的情况呢,建筑成本不过才100块钱左右,也即按100元一米计算,只是半年时间,汉唐建筑就完成了10万平的建筑面积。
总之,这个速度华夏的国有公司肯定是达不到的,即便是海外建筑企业,也难以有这个速度。如果汉唐建筑不是卡在资质上面,就是这支刚刚成立不久的队伍,拉到国际市场也是能够挣到钱的。
在1981年,汉唐旗下企业,除汉唐食品和汉唐贸易呈井喷式发展,山鹰基金投机获利外,还有一家企业的成长速度也非常高,这家企业就是汉唐航运。
杨夏刚接手汉唐航运时,其总资本只有1.2亿港币,后来杨夏以公司资产去米国花旗银行贷款1000万米金也即8000万港币,再加上刘家再投资的2000万,让汉唐航运的股本达到了2.2亿港币。而当时,就有人估价汉唐航运的实际价值在6亿港币以上,而且这还是在两伊战争爆发前的价值。
两伊战争爆发后,汉唐投资一下子不差钱了,所以立即订购了5条2000吨标准货轮,4条5000吨标准货轮,以及2条1万吨标准货轮,其中5条2000吨级货轮1981年已经交货。
这样,让汉唐航运在1981年底就达到了2.5万吨船舶吨位,而在1982年底总吨位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