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轻型装甲武器伤害极大
92式70mm曲射步兵炮
(不认识此炮的可以去屎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0mm
炮管长:790mm
重量:204.0kg
配用弹种:榴弹,铝热剂纵火弹,爆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97m/sec
弹丸重量:3.79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步兵大队均装备2门
97式20mm自动炮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20mm
炮管长1200mm
全长:2060mm重量:59kg
配用弹种:穿甲燃烧弹,榴弹
弹丸初速:穿甲燃烧弹750m/sec榴弹870m/sec
装弹数:7发弹匣
实用发射速度:12发/分
对战车有效射程:1000m
最大射程:50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其次是射击掩体,这种20mm炮威力强劲,发射钨芯穿甲燃烧弹,在700米距离上可穿透厚度为20mm装甲,在350米距离上可穿透30mm装甲,日军精锐步兵中队配备有此炮
94式37mm速射炮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
重量:327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0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40mm/500m、30mm/1000m
对战车射程:1200m
有效射程:2870m
最大射程:57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型37mm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左右。94式37mm速射炮还被日军95式轻战车选用,称做94式战车炮
1式37mm速射炮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
重量:335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8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60mm/500m
对战车射程:1300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3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式37mm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bt7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式37mm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式37mm速射炮并用于98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式37mm速射炮,1式37mm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式战车炮
1式47mm速射炮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47mm
炮管长:
重量:800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1.5k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83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75mm/500m、50mm/1200m
对战车射程:1500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9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根据偌门坎事件中缴获的毛子45mm反坦克炮发展而来,威力更大,并被97改中战车采用,称为1式47mm战车炮,这种速射炮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发挥了巨大威力,不过由于没有被帽穿甲弹,在战争后期对抗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很吃力
96式25mm高射机关炮
(还我“大和号”)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5mm
炮管长度:1500mm(l60)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
装弹量:15发弹匣
对空射程:7500m
对空射高:5250m
发射速度:220发/分
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这种高射机关炮为海军所开发,陆军也订购了一批,但这种机关炮操作人员多,弹匣容量小,装填速度慢,发射速度不高,弹丸初速也不很高,在98式20mm高射炮研制成功后,陆军就不再订购了,但海军则一直坚持使用,多为三联装舰载,不过中间一管发射期间装弹困难,两边2管距离太远,而装填手配备不足,难以同时装填,实际在第1次齐射后,就只相当单装的发射火力,这种高射机关炮实际并不大合适防空,而是合适射击地面目标,但由于日本海军与陆军矛盾很深,优越感很深的海军坚决不使用性能好的多,但却是陆军独立开发的20mm高射机关炮,一直坚持25mm高射机关炮,所以日军舰艇近程防空火力很差,难以抵挡空袭,战后被人称做缺乏太平洋战场基本生存能力的舰艇,在战争中大量被飞机击沉。
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舰艇装备的高射机关炮都是不适合防空作战的机关炮,因此敌机一旦突破远程防空,日军舰艇的防空火力基本就无能为力了,即使装有成百门高射机关炮的战列舰,面对临空的区区几架敌机也是束手无策,很难靠近程防空火力击落敌机,高射机关炮性能不佳又坚持不用陆军高射机关炮,实际是日本海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型高射机关炮打击地面的轻型装甲目标还是很有威力的。
96式25mm联装高射机关炮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5mm
炮管长度:1500mm(l60)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或根据舰艇安装位置射界调
整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
装弹量:15发弹匣
对空射程:7500m
对空射高:5250m
发射速度:440发/分
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联装型,只海军装备,用于要地或舰艇防空,火力密度比单装要高,但日本海军联装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装备数量很少,绝大多数是三联装的丙型。
96三联装25mm高射机关炮
(海军,你还能再坑些吗???)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5mm
炮管长度:1500mm(l60)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或根据舰艇安装位置射界调整
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
装弹量:15发弹匣
对空射程:7500m
对空射高:5250m
发射速度:660发/分
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三联装型,仅海军装备,用于要地或舰艇防空,由于设计与炮手配置不合理,这种高射炮只在第1个齐射有较大火力密度,连续射击时与单装炮火力密度无差别,相对单装的96式25mm高射机关炮也根本就是浪费空间,浪费资源,浪费成本,却没有什么实际性能进步的产品,然而日本海军装备的绝大多数高射机关炮都是这个三联装的25mm高射机关炮。
98式20mm高射机关炮
(果然看不起“土包子”陆军。)
服役年代:1938—1945
口径:20mm
炮管长度:1400mm(l70)
俯仰角度:-5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初速:950m/sec
全炮重量:373kg
装弹量:20发弹匣
对空射程:5500m
对空射高:3500m
发射速度:300发/分
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弹种与97式步兵自动炮可以通用,由于身管更长,射击地面装甲武器时穿透威力比97式步兵自动炮更大,这种高射机关炮是以瑞士厄立空20mm高射机关炮为蓝本研制的,性能十分优良,在防空能力方面远比96式25mm高射机关炮强的多,但由于此炮为陆军独立制造,而海军一贯瞧不起陆军,所以海军抵死也不装备这种高射机炮,坚持只装备防空效能低下的96式25mm高射机关炮,这就造成了海军舰艇近层防空能力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有效抗衡敌机轰炸的局面,结果日本海军最终大败。
1式37mm高射机关炮
(我对海军已经无语了。)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度:2112mm(l57)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初速:—
全炮重量:1570kg
装弹量:—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
发射速度:—
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与要地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这种高射机关炮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是日本陆军独立开发的高射机关炮,公认的战争期间日军性能最好的高射机关炮,但海军坚持不用,战后美国人视察了1式37mm高射机关炮后认为如果日本海军舰艇装备了1式37mm高射机关炮,日军舰艇的防空能力将成倍提高,很多海战的结局都要改写了,将会对战局带来重大影响。
大正11年式75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2562mm(l34)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5kg
弹丸初速:525m/sec
全炮重量:2061kg
对地射程:10900m
对空射程:7900m
对空射高:665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第一种高射炮,当时可算十分先进,但战争爆发时已经过时,该炮的反应速度与弹丸初速,难以对付战时的高速飞机,战场上经常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用来炮击地面目标
大正14年式105mm高射炮
(鬼子版的“88炮”)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度:4200mm(l40)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g
弹丸初速:700m/sec
全炮重量:5194kg
对地射程:16900m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05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种高射炮对大多数型号的美军重轰炸机仍有一定威胁。此外,日军1941年制造的100式100吨重战车也是选用大正14年式105mm高射炮作为主炮,称做14年式105mm战车炮,此炮用于反战车那还是非常有威力的,足以击毁盟军的重型坦克。
88式75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27—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3312mm(l44)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54kg
弹丸初速:720m/sec
全炮重量:2450kg
对地射程:14800m
对空射程:12100m
对空射高:91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战争期间主力75mm高射炮,服役时是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75mm高射炮之一,但战争爆发时防空性能已显落后,对付高速飞机很吃力,也无法有效攻击高空轰炸机,战场上也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战争末期除了防空以外最重要的任务实际是充当反战车火炮,战争末期的4式中战车就拟采用88式75mm高射炮作为主炮,称做4式战车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轻松贯穿美军m4中型坦克的炮塔护盾,不过4式中战车最后装的是威力更大的4式75mm高射炮,被称做5式75mm战车炮。
99式88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8mm
炮管长度:3959mm(l44.9)
俯仰角度:-11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9kg
弹丸初速:800m/sec
全炮重量:6500kg
对地射程:15700m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042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根据在中国缴获的德国海军型l44身管88mm高射炮制造,性能比原炮有所提高,但比德国陆军l56身管的88mm高射炮仍有一定威力差距,战争末期还准备装在5式中战车上,称做5式88mm战车炮,不过最后日军选用了穿甲威力基本相同,但精度更好的4式75mm高射炮作为4式与5式中战车的主炮。
3式120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度:6710mm(l56)
俯仰角度:8to+90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23.4kg
弹丸初速:853m/sec
全炮重量:19808kg
对地射程:—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4000m
用于要地防空,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能够对抗b29高空轰炸的主力高射炮,全部部署于本土地区,但数量实在太少,全国总共只有120门,因此战果有限。
4式75mm高射炮
(看着像“红警”里面的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4—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4230mm(l56.4)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25kg
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5850kg
对地射程:17600m
对空射程:15000m
对空射高:110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战争期间最先进的75mm高射炮,也是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75mm高射炮之一,精度,射程,威力,反应速度都属世界一流水准,但出现的太晚,战时部署数量不大,全部部署于本土地区,在战争末期是日本重点生产的高射炮。
战争末期日军的4式中战车与5式中战车最后都是采用4式75mm高射炮作为主炮,这种炮威力极大,有能力正面击毁盟军重型坦克,被称做5式75mm战车炮
5式150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度:9000mm(l60)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80kg
弹丸初速:1000m/sec
全炮重量:50000kg
对地射程:—
对空射程:26000m
对空射高:>19000m
用于要地防空,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制造的超级高射炮,威力巨大,有自动装弹机,射速高,精度高,是全球威力最强大的超级远程高射炮,此炮发射的弹丸重量之大初速之高难以置信,用于攻击高空的b29有特效,但战争结束前仅制造出了2门,全部部署在东京外围一处高射炮阵地上,战争期间一共只发射了几十发炮弹,绝大部分是用于靶场试验,只有1发炮弹是对敌开火,1弹击伤9800米高度飞行的b29轰炸机3架!
但这种高炮是炮垒安置,难以机动,美军b29机群自从挨了那1弹后,轰炸东京就再没有经过部署5式150mm高射炮的区域,因此5式150mm高射炮并没有起到防卫东京不被b29轰炸的作用,根本原因是数量太少,不能环绕东京部署,否则b29根本无法对东京地区进行轰炸。
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能够大大增强步兵班的火力。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在日军服役长达25年,直到日军二战战败为之。
但是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这让士兵无法在较为安全的距离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这使得它很快就被后来八九式掷弹筒所取代。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也是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左为大正十年式,右为八九式
东北军奉天兵工厂,堪称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这一工厂的建立,凝聚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人的心血。1922年4月,张作霖在直奉大战中败北,痛定思痛,决心大办兵工企业,改善部队装备。张作霖接受张学良的建议,将原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在沈阳市大东边门外重新规划,设立枪,炮弹,炮等三厂,由丹麦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并派技师克力敦尔弥驻厂指导安装,于库房西侧,修筑站台,铺设铁轨,火车可直通厂内。此后,1926年至1928年再次扩充,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有机器8千余部。由于其几任督办杨宇霆,韩麟春,藏式毅等均用人得当,该厂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事变前已经能够量产17式65轻机枪,13式79重机枪(均系仿造自日式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