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最初设立大都督府,掌天下之兵。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仿《周礼》六卿制度,设六部直属于皇帝。同时也将大都督府一拆为五,分为中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都督府。
按照高皇帝的设计,五军都督府互相平行,按照地域划分辖区,管理辖区内的都司卫所。
明朝都司所辖的卫所并非只有军户,一样也有民户,而且都司本身还有司法管辖权,可以说是国中之国,权力极大,将都督府拆分成五部,只是分权,并没有权责上的限制。
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却无调兵权。一旦国家用兵,是由兵部下发调兵文移,从各卫所抽调战兵,指派总兵官为将。所以兵部有调兵遣将之权,但本身手里是没有兵的。
同时为了做到军事保密,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军户丁口,从不报备兵部知道。明朝的兵部尚书,根本不知道国内有多少卫所兵。而五军都督府掌握在固定几家勋戚手中,时日一久便盘根错节,又有上下其手的空间,最终导致卫所屯田被世袭军将侵吞,军户逃籍,转为将领家奴。
到了嘉靖之后,五军都督府甚至失去了事权,全面沦为勋衔。其统兵职能落在兵部头上,而卫所却已经全面崩坏,无兵可调,只能允许募兵制大行其道。这又成了国家军队向将领私人军队转化的渊薮,最终酿造出晚明的藩镇。
没有一个当权者会忽视兵权,更不可能让手中的兵权旁落。
朱慈烺是皇明太子,不是大将军,不可能所有精力都放在军事建设上,所以从制度上杜绝这支军队倒退回私兵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趁着现在军中还算干净,山头派系还没有出现。更有必要在制度上加以明确。
“五军都督府我还是想归于一统,重设洪武初年的大都督府。”朱慈烺道:“但都司卫所肯定是要撤的,所以都督府的权责只在于统兵、练兵、募兵和打仗。下分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总训导部。简单来说,总参谋部管怎么打赢仗;总后勤部管衣食住行;总装备部管武器装备;总训导部管士兵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兵部主要还是管老几样:饷费核发、调兵遣将、将领升降、赏功罚过。”朱慈烺道:“如此一来,兵部就不能不了解军队状况。不光是要从都督府拿资料,自己还要加以核对。以免都督府再次腐败不堪。”
孙传庭微微点头:皇太子这是用兵部来监管都督府,仍旧是以文统武的路数。至于兵部本身的德能勤绩。仍旧是在都察院考核。如此从制度上看,各部的权力就平衡了。照老制度,兵部是完全无法插手都督府事务的。
吴甡在一旁听了,也觉得这是个四两拨千斤的好法子,心中不免赞叹:这种法子殿下也没找人商议,自己就能想出来,这也算是非同寻常吧。
“军事制度方面,我就想了这么多。”朱慈烺道:“二位老先生都是老于国事的,帮我想想还有没有纰漏。”
吴甡和孙传庭各自想了想。最终总结道:“将兵分离,则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重蹈故宋覆辙。兵将一体,又怕形成尾大不掉的藩镇。殿下此法,将兵仍在一处,然则军费饷额在兵部。统兵、用度在督府,二者都可以直接对军中插手管理,的确是极好的方略。”
“那内阁就照这个方略上本给皇父吧。”朱慈烺点了点头:“他能够随心所欲遣派江南官员,这点小问题,应该不会加以阻挠。”
吴甡和孙传庭不自觉地对视一眼,颇为皇太子事事都从交易角度思考感到费解——这明明是宦海沉浮数十年之后才该具有的技能啊!
朱慈烺朝椅背后一靠,道:“我有些累了。就不送二位先生出去了,还请见谅则个。”
“殿下切切保重。”吴甡和孙传庭起身告辞。
朱慈烺的确是累了。
军队、行政两边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恰恰管理制度化是朱慈烺的优势所在,看到低效的制度难免急着加以更正改进。也幸好他是皇明太子,又成功夺权,几乎可以算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