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代民族政策与后续影响 作者锅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帝国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至今,国人称汉族为“汉人”,海外国人则无论民族统统以“唐人”自称,可见,唐帝国对各民族人民影响之深。

    唐帝国鼎盛时期,若将各个藩属、羁縻州包括在内,在疆域上,东至大海,西到中亚乌浒河流域,北方囊括蒙古高原直至西伯利亚平原,南方越过秦岭,在今天中南半岛诸国中具有极深的影响力。这个大帝国中,包括回鹘、渤海、南诏这样经过唐朝皇帝册封的属国,也有吐蕃、新罗这样的唐朝藩国,更有如波斯、昭武九姓国、阗国这样自愿纳地成为唐朝府州。

    唐中前期,北方各民族以“天可汗”称呼唐天子,这个称呼不仅仅是表现出对唐天子的敬畏,在更深的含义中,有视唐天子为北方各民族之共主、这些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唐帝国的地方政权的重要意义。而且,唐帝国也册封统治者为帝国的官吏,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版图,成为不改他们传统习惯的羁縻府州,总数多达800多个。

    这样一个庞大帝国,它的建立自然离不开夷汉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这一点,可以从唐前期统治阶层的民族构成看到部分表露。

    首先,在唐帝国统治集团中心就存在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圈。

    作为皇族的李氏集团,就是一个搀杂着少数民族血脉的家族。李氏为陇西大贵族,在北周、隋时期都受到重用,如李渊的父亲就李虎在北周建立之初就是得势权贵,甚至还在宇文泰恢复鲜卑旧姓的“运动”中分到一个鲜卑姓氏——大野氏,成为北周亲信贵族,当然,这个姓氏单念还没有什么,与李虎的名字一连读就出笑话了。这个似乎适合生活在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名字也不能说明李氏的祖先就是鲜卑族或者非汉族,但是,李虎的妻子独孤氏、李渊的妻子窦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都是胡族出身,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此一来,入主中原的李氏家族自然对看待少数民族的眼光就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

    不仅如此,在李唐起兵之初的谋臣、武将圈子里,也多是胡族出身:

    长孙顺德,李世民之妻长孙氏的族叔,就是北魏宗亲,与元、窦、宇文氏并为第一等的代北贵姓;刘文静,祖上匈奴族;阿史那大奈,突厥族;刘宏基,匈奴族;窦抗,匈奴族;宇文士及,匈奴族;党仁弘,出身西羌;长孙无忌,长孙顺德族侄;丘行恭,鲜卑人;刘政会,匈奴族;高士廉,鲜卑族;尉迟敬德,羌人;屈突通,奚人;……如此不一而足。

    众多的少数民族谋臣、武将,仅仅闻名于凌烟阁的就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高士廉、刘弘基、屈突通、长孙顺德、刘政会等七人之多,几乎占去凌烟阁功臣中的三分之一。这样一个统治集团,在历代中原王朝中都是不多见的。也显示出,在唐建立之初以及平定中原的过程中,少数族就已经开始为李氏皇族所接受,甚至所信任,成为这个新生王朝的重要支柱。就算说,没有少数族的出谋划策,就没有唐帝国的出现,也应不为过。

    其次,在唐前期,亦即唐帝国扩张时期,史书上也留下许多其他民族武将的名字。而这些名留青史的少数族名字,也正是这个时期唐帝国民族政策的现实反映。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刚刚完成的时期,作为皇族的杨、李二氏都是数代与胡姓通婚,如独孤氏、窦氏、长孙氏虽然都已成为汉姓,但他们原来均属胡姓,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统治者(个别者除外,像隋炀帝)心目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就大为淡薄了,‘严夷夏之防’的思想亦不十分严重,这就为减少民族隔阂、增加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创造了气氛。唐朝番臣、番将殷庭,《新唐书》特置《诸夷蕃将》类传,就是证明。唐太宗所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确实是时代的产物,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再结合唐前期的现实背景,我们也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唐朝的建立是在推翻隋朝,并进一步剪平各地割据势力的基础上,唐朝的政治意图扩展到征服全国之时,他们就与突厥人的战略发生了冲突。后者的意图是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