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大半年同入侵的德军战斗后,苏军已逐渐熟悉了德军的闪电战术,提出了与之针锋相对的稳守反击战术。而作为苏军精锐中的精锐,直属统帅部的督战团,在列宁格勒地区投入的第一场战斗中,就很好地采用了这种战术。
先诱敌深入,把敌主力引向己方榴弹炮及反坦克炮的火力范围之内,以优势的炮火迎击敌人优势的坦克部队,达到用炮火歼灭敌坦克的目的,在消耗了敌主力部队后,再投入预备兵力予以反击。
在**夫机械化反坦克连成功歼灭了德军钳形攻势中冲得最前的一侧坦克部队后,作为钳形另一侧前锋的一个德军装甲连,却因为发现渡口前的德军坦克残骸而没有继续快速推进,在遭到苏军远程榴弹炮后的轰击后,还向后撤退。于是原本担当诱敌深入的两个苏军坦克连立即奉命杀了个回马枪,在纳济亚河渡口前的开阔地上,与德军装甲连展开钢铁怪兽间的对战。
以前,苏军坦克后面都会跟随着步兵一起战斗,步坦结合的虽然能加强战斗力,但却造成机动能力下降,容易被喜欢坦克集群单独行动的德军在机动战中重创。在稳守反击战术中,苏军也借鉴了德军的一些打法,在小范围内集中坦克部队脱离步兵直接与敌交战。
两个向渡口上下游后撤的苏军坦克连,又如潮水般倒退复进,向德军钳形攻势的一侧前锋的装甲连,发动了左右夹击。
“命令,机械化反坦克步兵排立即登车!”见苏军的坦克部队与德军的坦克部队在河对岸激烈交战,**夫果断地下达了新的命令:“反坦克装甲排掩护机械化反坦克步兵排,一起沿浮桥渡河,配合友军坦克部队作战!”
稳守之后就是反击,**夫的两个排的人员车辆,在连长的带领下,迅速出击,以三辆反坦克装甲车在前,三辆装甲运兵车居中,三辆反坦克装甲车在后的队形,快速从渡口冲上浮桥,并全速通过浮桥,直接冲到了纳济亚河的东岸。
“呼叫侦察班,注意侦察前方战况,特别留意敌人是否有援军。”**夫坐在吉普指挥车上,也随在反击的车队驶过了浮桥,并第一时间通过无线电台联络连属的侦察班人员。
“报告连长,我军两个坦克连夹击德军一个装甲连,战况对我军有利!”指挥排侦察班的班长保尔列夫在无线电中回应**夫的呼叫。
苏军的坦克连编制中坦克的数量,与德军装甲连的坦克数量基本相当,甚至比德军的坦克数量还多,这与步兵连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苏军其实也很重视坦克部队的。战争初期之所以会损失大量坦克,大多数是由于指挥官指挥不当所致。
“轰轰,轰轰,轰轰”纳济亚河东岸的战场上,再次响起隆隆的炮声,苏军一个T34坦克连及一个T50坦克连合计二十八辆坦克与德军六辆四号坦克及八辆三号坦克组成的装甲连,在开阔地带互相追逐着开火对轰,场面极为火爆。
“展开钝楔形进攻队形!全速追击敌坦克目标!”过了河后,**夫站的行驶着的吉普车上,从车篷的天窗上探头出来,用望远镜快速观察了一下战场的具体情况,发现一番交战后,德军装甲连损失了几辆坦克后正在且战且退。**夫敏锐地发觉,德军坦克的炮塔全部朝向两翼夹击的苏军坦克,对于自己这支刚渡河的苏军部队还顾不上,**夫隧抓住战机,命令自己连队的车辆快速从正面追赶敌军。
三辆反坦克装甲车在前,另三辆错开在后,而三辆装甲运兵车在侧翼,组成相对集中又适当分散的钝楔形战斗队列,全速衔尾追击几百米外的德军坦克。反坦克装甲车是属于炮大装甲薄的车辆,只在车头有较厚的装甲板,奔跑起来比坦克快得多,全速前进一两分钟,便拉近了与敌人的距离。
“轰,轰,轰”一进入三百米有效射程,冲在前面的三辆反坦克装甲车率先开炮攻击,一边发炮一边继续冲锋。
“不要停,继续冲!”**夫缩入车篷,坐回到吉普车的座位上,利用车载无线电台大声指挥部队。
“轰,轰,轰”行进中开炮,虽然精确率有所下降,但胜在能够对敌人形成火力压制效果,并增加苏军方面的声势,给德军装甲连一种三面合围的错觉,度至该德军装甲连由且战且退转变为逃跑。
“各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