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19)
眼见豫州战役即将结束,高勇也没有了继续督战的兴致,除了留下郭嘉负责协助外,便起程返回洛阳。高顺、贾诩二人刚刚从北疆抵达那里,一边着手准备西征事宜,一边关注益州局势。亦因此,高勇才提前北上,准备共同商定益州对策。
由于益州道路坎坷艰险,刘备军的攻势已近尾声,粮草辎重的运输不便,最终迫使关羽放弃了高速推进的打算,转而严守城池,防备汉中纪灵部可能的偷袭。毕竟纪灵手下的几万兵马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上探听到曾任吕布军师的陈宫亲自督导,容不得疏忽大意。刘备也多次强调防备高勇军可能的偷袭,毕竟益州刘璋与当年青州的孔融一样,比较倾向于高勇,且其老子当年还与高勇有过一段交情。遂经徐庶、田丰二人仔细商议后,共同提请刘备放缓攻击速度,北路稳固防御,南路步步为营,务必将吞下的地盘尽速掌握。当然,促使他们做出这一决定的因素,还包括宛县朱灵所部的异动。
成都城内,刘璋一筹莫展,局势彻底脱离了控制。城内外动荡不安,民间谣言四起,本土派日渐离心离德,甚至曾经忠于自己的部分官署也开始了观望。除张肃外,就只剩下老父的托孤重臣了。于是,刘璋干脆做起了鸵鸟,将一应事情丢给了张肃,自己关起门来研究其如何制作纸钞去了。
张肃几乎一夜白发,调集粮草辎重,聚拢部曲增援前线,为此不惜将州府守卫的力量调走大半,只剩下百余名忠诚护卫。另一方面,张肃积极联络汉中,希望能够给予协助。同时,也秘密派人进入南蛮,希望让出部分利益,促使蛮王出兵刘备侧后。但凡能够使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剩下的只能是听天由命。可惜的是,就算张肃殚精竭虑,也阻止不了益州败亡的下场,无论是高勇还是刘备,都不会允许刘璋继续存在。
益州的情况经过几番周折终于送到了孙策手中,看着刘备高歌猛进,周瑜、鲁肃的心情都很低落,庐江郡丢了,使己军失去了江北的根基,将来若要反攻难度倍增。扫视对面二人,孙策轻咳一声,指了指案上曹操的亲笔信道:“怎么打?眼下庐江郡内只有岑壁和孔翔的两个师驻守,其余兵马都北上对付曹操的豫州主力军团去了。”
鲁肃沉吟道:“即便只有两个师留下,也绝难轻易撼动。岑壁、孔翔都是老将,战绩不俗。我军仅有的胜算还是建立在这两个师乃是新组建上,就似高览的71师一般,一般战斗尚能应付,可是硬仗就要吃力,甚至吃败仗。主公,军师,对付岑壁、孔翔,最好能声东击西、分而击之,必要时还得做出一部分牺牲。”
周瑜皱了皱眉,沉声道:“子敬的计策虽好,却忽略了武进那支江防舰队的威胁,一旦我军兵马与敌人鏖战之际,江面被阻,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会?江防舰队不是失去战斗力了吗?黄将军也经过多方证实,现在港内能动用的战舰不超过五艘。就算全部出动,也未必是我水军对手。想那杜封不会如此愚蠢吧”鲁肃惊讶道,显然不相信江防舰队能恢复过来。
周瑜摇摇头,“江防舰队?难道高勇手中只有这一支?不要忘记夷州还盘踞着一支庞大舰队呢,年初还偷袭了交州。一旦甘宁调动这支舰队参战,江面上谁能抵挡?”
此言一出,孙策、鲁肃都沉默了。“那还要不要北上?”
“当然要”周瑜肯定道,“不但要出兵,还要快,要狠,要能救出被困的曹仁主力。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江南的稳定,让我军有时间休养生息。只是,庐江再战,我担心会引起丹阳方面的敌军动作,甚至连带着会稽、交州的敌军一起出兵,那样就危险了。因此,我建议速战速决,打痛敌人的七寸”
孙策点点头,“派何人出战?”
“韩当、朱桓,在调动精锐部曲,与敌人硬碰硬一回”周瑜握紧了拳头,“也好让高勇知晓,我军也有新军,不输给他的机步师”
“好”孙策当机立断,“丹阳方面、豫章方面、交州方面都要提早准备,防人之心不可无至于粮草,想必曹操也不会吝啬。”
鲁肃道:“公瑾负责庐江郡战斗,我去丹阳郡守备”
九月十二日,天公作美,一场连绵细雨遮蔽了豫州绝大部分地域,雾蒙蒙的天空下,烟雨纷飞。
平興城外,夏侯惇挥手向张奋告别。王忠默默的点点头,右手狠狠的砸在胸口。借以告诉张奋,他的家人由自己照顾。其余兵马也含泪挥别,毕竟一同转战千里,如今分别不知何年可以相见。
张奋、王忠经过抓阄,决定了留下之人。说不上愤怒,也没有悲凉,只有淡淡的哀伤。整整五千余兵马留下,其中伤兵占了两千。这些人目送友军离去,迅速消失在细雨当中。张奋收回目光,高声喝令部曲抓紧时间备战。夏侯惇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思索着如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带领剩下的万余人平安返回荆州。
“将军,南下的道路必然是重兵驻守,与其硬闯,不如做出向西攻击宛县的假象,而后来一个回马枪”王忠突然说道,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详细道来。
“你是说……”夏侯惇怔了一下,这条路他不是没想过,却在第一时间否决了。主要是担心被敌人合围,且又缺衣少粮。
“不错,虚晃一枪,yin*敌人上当。这一枪不需要主力,只要两三千人足矣请将军率领主力埋伏在新蔡城外,待守军出兵救援后,立即夺路返回原鹿。属下带人去佯攻安城,相信必能吸引敌军来围,到时候……”
夏侯惇沉默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