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10)
豫州交战的消息第一时间为各方得知,孙策、刘备立即整军备战,他们知晓高勇是不会放过扬州、荆州的。可是,战况的发展太快,令众人应接不暇。先是曹军大踏步的后退,紧接着高勇军突然放缓了进攻节奏,所有人糊涂了,高勇、曹操这二人在搞什么?
不过,豫州北线缓慢进展,西线的胶着状态,让刘备看到了“希望”。显然,高勇军受到了制约,也许是地形,也许是粮草。刘备与谋士商议半日,终于在田丰的建议下,决定渡汉水,进攻西城、平阳,借以响应曹操。然而,尚在拟定的军令却因为一个人的突然造访而发生了改变。
听到徐庶侃侃而谈,纵论两岸局势、实力对比,刘备茅塞顿开,眼中除了激动还有振奋。不错,就是振奋,因为徐庶让刘备看到了希望至于田丰,虽然是谋士,但实力所限,只能归于二流水平。而眼前的徐庶却精通天文地理,熟悉各方情况,还曾深入北方游历,对于高勇治下的政治、军事、经济了解颇多,比田丰高出不止一筹。对于这一点,田丰也是频频出言赞叹。
徐庶一边快速介绍高勇此番南下的背景情况,一边结合自身判断,罗列出敌我双方的优劣。特别是提出高勇攻击豫州所隐藏的深层目的后,刘备麾下无不震撼莫名。“北方州郡虽然逐步恢复元气,但是连年战火让百姓贫苦不堪,想要全部恢复至少需要五年时间。现今,高勇主要依靠青州、幽州、冀州、并州的税赋供养军队、支撑作战,其余各州几乎将全部收入用做建设。因此,两年来,高勇几乎没有扩编军队,对外战事也多以防御为主。只不过,近两年,南方遭灾的损失更大,才让其有了夺取豫州的想法。以便拉平江北战线,从而抽调出兵力投入西征。”
“西征?”刘备大感诧异,困惑道:“为何高勇执意西征?难道西域富庶?”田丰、关羽、简雍等人也纷纷提出不解之处。
徐庶微微一笑,取出一份新报交给刘备,“这里面提到了西征的真正目的,请刘将军过目。”
刘备拿过来迅速翻阅,“贸易?丝绸之路?”
徐庶点点头,“不错,丝绸之路高勇的真正目的是将丝绸之路据为己有,进而垄断整条贸易线路的利润这样说诸位或许还不太明白,那咱们就打个比方。现在一匹练市价约在四万钱上下,合奉币二千七百余元,如果商人运送到凉州转卖给西域商人,顶多赚取一倍价差,大约是五千元。可是,这样一匹练经过西域商人倒手卖到安息时,已经是万元上下,再向西转卖,价格更是高达一万八千元”
“什么?”所有人都被这样的价差震惊了
徐庶优雅的轻饮茶水,继续道:“练、素如此,连茶叶也同样有着丰厚的利润。试想,一旦将这条路抓在手中,何愁军费不足?”
刘备长圩口气,“别说高勇,换做备,怕也忍不住出兵。”
“正是,利益决定一切。”徐庶钦佩刘备的眼光,“故而,此时不是北上的实际。相反,刘将军应该放心大胆的进攻益州,并以之为根基,徐图汉中,进而染指凉州”
众人闻言莫不倒吸凉气,好大的口气,好大的画饼
“高勇会不会……”田丰谨慎的提出疑问,却不想被徐庶毫不犹豫的打断。
“绝不会就算宛县出现了徐荣统领的第四骑军,也不过是为了防守。诸位有谁见过调动骑兵渡河作战的?”
刘备沉默着权衡起来。关羽、陈到、刘敏、刘封等将纷纷出言附和,简雍、孙乾也被徐庶挑动的双眼冒光,跟高勇争夺丝绸之路,只要有了钱,何愁兵甲不利?
“好,既然如此,搏一把”
刘备有了决断,立即调兵遣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益州特使张肃却仍在回家的路上,思索着高勇的承诺,幻想着刘璋治下益州蓬勃发展。除了庞羲偶尔询问两句,其他人皆沉默不语。强烈的对比会让人心思动,同样是十年,益州毫无变化,而北方却是翻天覆地。
“庞校尉,你觉得益州可以建造炼铁炼钢的工坊吗?有了精铁、精钢,不但可以改进农具提高产量,还能打造甲胄提升军力,一举多得。”
庞羲面露苦笑:“此事难度太大,先不说能否建造,单单炼铁的煤石,益州就几乎出产不了,依靠外运,就算高勇肯卖,益州也未必买得起。与其**这些困难的东西,不如学习冀州、青州,鼓励发展商贸,与北方互通有无,如此也能增加税收,供养军队。”
张肃听罢神色一黯,“不知道刘州牧能否应允,还有那帮心怀二意之徒,唉”
庞羲摇了摇头,“其实,青州孔别驾的日子也不错。”
这边厢苦思振兴益州之计,而刘璋却在成都吃喝玩乐,丝毫不在意政事。反正汉中的纪灵消停了,高勇又开始跟曹操较劲,反倒是益州成为了世外桃源。不少迁徙而来的大家族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刘璋表示出了感恩之情,礼物、美女应有尽有,让刘璋感觉大好,似乎益州已经是宝地。
受此影响,原本紧张起来的军备再度松弛下来,除了剑阁附近仍保持着戒备外,其余关隘守军皆放松了警惕。士兵懒散,军官则聚拢在一起,为豫州战局的发展投注押宝。
看到关于益州兵马的详细情报,刘备真不知该哭还是笑。反倒是徐庶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刘将军,可以动手了里应外合,一举荡平益州”
激战中的豫州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荆州西北角落里刘备的举动,除了隆中一人。
八月十一日,谋划许久的刘备动手了。先锋魏延引军出秭归,沿山路隐蔽潜行,并于两日后偷袭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