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好,我等你电话。”张婧对毕夏很放心,只要毕夏应承下来,她就相信毕夏的实力。
毕夏放下电话,点了根烟,思绪要飘荡。
事实上他在讲电话的同时,大脑里就浮现出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
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多回家看看老人。
1995年,这首歌的词作者车行父亲去世了,当时他非常痛苦,在夜晚他常常端详父亲的照片,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视线。他想到孩提时骑在父亲背上的欢笑,想到风雨中父亲送他上学时的身影,想到从军时父亲在车站的深情叮嘱,想到父亲信中句句力透纸背的话语……
他自责只顾忙工作,没在父亲健在之时多陪老人唠唠嗑、倒杯茶、洗洗脚……这些并不难做到,可多少人却不以为然啊,在这种情感状态下他决定写一首歌,写给天下父母,用自己的切身之痛以警世人。
在父亲去世后好多天里边,歌词写了一首又一首,改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不能直抒胸臆。一次乘列车时,他看到大包小裹回乡探亲的游子,听到一位白发老人诉说对儿子的思念,看着、听着,他渐入佳境,立刻在一个信封上写开了。车到站了,词也写好了,这就是《常回家看看》。
1998年1月,作曲人戚建波接到了词作者车行所写的歌词,看完歌词他就感动哭了,音乐也随即酝酿了出来,并且一气呵成,从他看到歌词到谱完歌曲总共才用了七八分钟的时间。这首歌曲就是每个家庭的写照——父母在家张罗盼儿女归,家人围坐吃个团圆饭,这就是幸福温暖的家。
毕夏每听到这首歌时,就会涌起强烈的回家冲动,每次都无法抑制,这是一首真性情的歌曲,它饱含的人间真情,正是它流传的根基。
这次回到家中,看见四位老人殷勤的眼,慈爱的脸,各位长辈们包容的笑容,毕夏真的懂了,这首歌是一种经历,是一场心灵洗涤。
毕夏想到了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走了,走的很突然,走的很干脆,走的令他心碎,他想要牵着父亲的大手,他想要为父亲梳头,他想要带着父亲的导演梦前行,可是父亲走了!
如果,如果,没有毕畅的果断,也许母亲的伤病会让毕夏崩溃,最终他也许会在悔恨中度过余生。
记忆中2013年7月1日,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
没有一个时候比此刻更能让毕夏领悟这首歌。
(再有一个月,就春节了,各位在外工作的兄弟姐妹们,早些买票,票很紧张。
真心话,有钱没钱,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