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的彻悟,也是抵达生命本质之后灵魂的默契。这时候,实际上守在炉边的就不仅是年老的妇人,也是“我”,尽管也许“我们”并不在一起。下面两句便是对此的直接说明。“变化无尽”呼应着前面的“多少次”、“繁复”等词语,写出了变化之中始终不渝的爱:即使人生的旅梦已碎,可是仍爱那“你”的“愁绪纷纷”。“纷纷”二字,使人想起落叶和落花之类,是对老年的一种隐喻,同时对应着“旅梦碎了”,有种弥漫和坠落之感。这时候,那个“我”终于出场,经过季节转换、世事变迁,“他们”离开、遗忘,“你”也怠倦,“我”的爱却从未变化,甚至日久弥深。前面的种种,都是为了进行铺垫,在比较中显出“我”的最为深刻和持久的爱。可是那个“我”仍未真正出场,而代之以“他”。因为这个年老时的情景毕竟是想象中的,那个“他”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我”,通过“我”对“他”的客观观照,更能看出感情的真挚和长久。
第二章承接第一章,自然过渡而来,对年老时“我”在炉火旁追想青春的情景进行了描述。
因为是回忆和追想,“你”的到来便无法预见也不能捉摸,具有虚幻的色彩,因而“每次相见”的只能是“你闪来的倒影”。“倒影”暗示了接下来要写的,是溯时间之流而上的回忆,它往往使人想起水中的情形,也许与他们曾经相见的现实场景有关,也准确地表达了一种“镜花水月”的虚幻之感。但是这里,由于是守在火炉边,垂着头沉思,看见的也只能是火光中的倒影。“火”是爱情诗的经典意象,它有温暖照亮的意味,也是青春和*的象征。穆旦多次在他的爱情诗中用到这个词语,有他独特的意味。像《诗八首》中,“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更突出了爱情之火的蔓延之势和毁灭力量。“闪来”说明了速度的快,也是文中“火”的特征的体现。即使关于“你”的回忆倏忽即逝,但是到来也并非那样容易,需要种种机缘。最后,千万端机缘和你的青春的火这样无形的事物,终于凝成了虽虚幻却有形的“倒影”,但是还是会为滚滚而来的时间之巨轮碾碎于“无形”,即使这时间之轮是由“每一分每一秒的事体”组成,却具有谁也无法阻挡的力量。
当“倒影”已被碾碎无形的时候,“我”并未放弃对你的追想,而是进一步具体到“你”的音容笑貌:“你的跳动的波纹”和“你的空灵的笑”。“跳动”表明了仍是回忆中的情形,仍是空幻而不可把握的。同时也与前文的“闪来”一样,与青春的“火”密切相关。“波纹”则对应着“倒影”,也是水中的情形,但更加细节化。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倒装句式,将宾语前置,进行了强调,同时也隐约传达出了这样的一种意思,即“波纹”和“笑”这样形象化的东西是扑面而来的,是情感上的渴想,但理智上却明知是“徒然的”,因为还有许多“我”所无法把握的因素在里面,联系着下一句就是“神的智慧”。在有着基督教背景的穆旦那里,世界是神创造的,他控制和安排着世间的一切,包括“你”、“我”的命运。“神的智慧”所创造的世界和安排的命运也是“我”所无法抗拒的,到了最后,留下的不过是“我”无法言明、不可说清的感情。
“看你去了,在无望的追想中”又是一个倒装句,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沉痛之感,加强了“无望”的感受。追想的无望使“我”常常沉默,“沉默”表示我的痛苦的深沉和“我”感情的曲折。“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沉默”,也对应着上一章中“有一个灵魂也静静地”。“直到你再来,以新的火/摒挡我所嫉妒的时间的黑影。”这是全诗的收束,也是“我”的感情更深一层的表达。“嫉妒”是爱情中固有的情态。这里,“我”嫉妒的不是“他们”,那些曾经爱过“你”的人,是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爱是变化的、不长久的,是会让“你”“怠倦”的,而“我”的爱则始终不渝,并会在“你”年老的时候被“你”所了解。但是尽管如此,“我”却永远也无法真正地拥有“你”,连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