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因“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才有了“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杜甫被尊为诗圣,从内容上看,1、主要体现在他的思亲念友诗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的情境只有在“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的战局中才会产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表达的又岂是杜甫一家一己的痛苦。
2、杜甫的这类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并没有沉溺于个人和家庭的不幸,而能够推己及人,由此深化他对社稷苍生的关怀,如“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为父之痛莫大于此,然杜甫由此想到“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忧端齐终南,氵项洞不可掇。”杜甫胸怀之博大,人品之高尚,由此可见,梁启超称杜甫为情圣,这正是他被称为诗圣的重要原因。
杜甫诗歌艺术手法:
一、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原因:
1、与诗人性格遭遇有关,杜甫性格深沉,思想深邃,又饱经忧患,壮志难酬,经眼风云与胸中潮汐交汇,蕴涵既深,郁结复厚,诉诸于诗,形成沉郁,深厚的风格。
2、与杜甫审美理想有关,杜甫对诗书画的审美要求是写真传神,写出事物真相本质,写时代之实,道性情之真,传事物之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
3、善于运用典型化手法,从众多事物中选取有代表性者,提炼本质,发掘意蕴,加以集中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小见大,形成风格,深厚沉挚。
4、追求宏观的惊世骇俗与微观的毫发无爽相统一的审美效果。雄浑壮阔的意境和精细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宏大壮阔之美。
同时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写真传神,追求体物工细,毫发无爽“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将宏大与精细完美结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者结合,有助于形成雄浑沉郁的风格。
5、杜诗的沉郁顿挫,还与其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有关。他善于把丰富的情感,层叠的蕴涵集中浓缩,托物比兴,即景言志加以表达,又以层层转折,以退为进,盘旋而上,曲折而下之类的抑扬顿挫的手法,使得表达内容愈转愈深。如《无家别》写士卒败逃回乡见家破人亡,无处安身的凄凉悲痛,不料却反出旷达语:“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把大批无家可归的军民哀痛表达的深沉含蓄。
6、沉郁顿挫还表现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和语言功力上,如“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充分表现其语言凝练。
首先是锤炼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垂和涌,表现壮阔意境。
为了确切表达或更强有力强调某方面意义,还打破五言上而下三,七言上三下四常规句式,予以变化,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一下四的句式,突显思乡之情。
杜诗语言苍劲,句式拗折变化,也是沉郁顿挫诗风重要原因。
二、风格多样,体物细工,表现曲折,除了丰富的经历,还与他广泛的艺术师承有关。广泛继承《诗经》汉魏乐府现实主义传统,对抒情言志的楚骚,藻饰华丽的六朝文学,也注意学习。博采众家之长,陈子昂的风骨比兴,四杰的繁复,沈宋的精工,高岑的浑厚,王维李颀的风华,元结的古奥,兼容并包,形成自己的风格。
如!岱宗夫如何”是泼墨渲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工笔刻画,“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悲壮语”…
三、以议论为诗,具有开创性特点
1、不仅在于五言古诗《咏怀五百字》《北征》也在五七言近体如《春日忆李白》《蜀相》运用自如。
2、议论与形象有机结合。如《剑门》“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警戒当世“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虚实并用,精警而富有□□。又如《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发问议论,实则寄托了作者乘风思奋之志,嫉恶如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