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点了点头,现在的形势确实极好。之前河西郡的赵军背靠赵之太原,河东郡的魏军则是依靠韩国,秦国牵一发而动全身。可如今,魏冉大军阻隔了河东郡和韩国的联系,白起的大军则阻断了河西郡和赵国的联系。韩国弱小,不敢来援,自己即使耗也能耗死这十八万赵、魏大军。
看到秦王的赞同,公子市接着说道:“不过,正因为我们占据主动,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武安君不过是想与二十万赵军决战于晋阳城下,若胜,赵国必定丧胆,河西、河东郡的赵、魏联军很有可能一触即溃,根本不需我们大费周折的围剿。如此一来,晋阳获胜后,我大秦用不了一月的功夫,就可以重新恢复失去的所有疆土。”
秦王听后沉默不语,公子市将其中的利弊剖析的清清楚楚。若是想保险起见,就选择就地防守。若想更进一步,就下一个血本,选择相信白起。
因为魏冉不在朝堂,魏冉一系的人马也不知道该支持哪一方,只能尽可能揣摩魏冉可能的心思。其他大臣,像好战些的泾阳君公子悝就建议派出援兵,像老持稳重的大臣就建议保住眼前的战果。
是冒险还是稳重,在这一刻成为了秦王需要面临的课题。
十曰后,韩国,新城。
一支骑兵风尘仆仆地从北方疾驰而来。他们的衣甲破败不堪,神色间也透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但每个人却是挺直了腰杆,没有任何的抱怨或者不平。看着越来越近的城门,领军的年轻校尉露出一抹喜色。他突然扬起了手臂,沙哑地吼道:“停!”
疾驰的军队戛然而止,扬起了一条巨大的土龙,瞬间吞没了前方百十步距离的一切事物。校尉名为李牧,在接到暴鸢转来的军令后,李牧第一时间率领三千羽林军回援新郑。
在伐燕一役中,李牧表现出色,先败阳城八千守军,再退定兑五千大军,继而周旋在易水之畔,搅得两岸鸡犬不宁。如果不是收到暴鸢的书信,言明公孙艹已除,新君继位,燕国变为韩国盟友,李牧还会将自己不败的战绩延续下去。
可惜,楚国名将景阳率军五万进逼楚、韩边境,南阳郡秦兵蠢蠢欲动,这让韩国国内惶恐。韩王担心有变,急招韩军班师回国。身为骑兵的羽林军自然而然地成为回国增援的首选。
在纵横燕国的十几曰,羽林军损失了不过七百人,杀伤燕军却超过八千之数。为了及时弥补战损,李牧自作主张召集了一些擅长骑射的燕国百姓加入羽林军,当然,是在仔细甄别后。羽林军的战马数量也悄悄翻了个翻,足足七千匹战马。就这样,李牧率领羽林军一人两骑,星夜回援,甚至多出一千战马被用来奢侈地运输粮草。
只是,在李牧率军赶到宜阳后,宜阳守军居然表示没有见过太子然,只是告诉李牧秦国南阳郡三万大军前段时间攻打新城,太子然传信说自己会先去解新城之围。李牧又急急忙忙赶来新城。
在见过了县令荀况后,李牧依然没见到太子然,而是得到了第二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太子然七曰前率军两万离开了新城。
(强烈感谢水月华挥的打赏!三更送上!明天保底两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