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家独霸,赵国、燕国难以望其项背,秦国、齐国则是彻底衰落下去,楚国尚保留了一份元气,但新近跳出来的越国将制约着楚国的崛起!
天下刚刚结束一场耗时半年的大战,各国都有些后继无力,至少短期内,是希望可以与民休养生息的。这也正是韩王力主召开弭兵之会的基础!
韩国厉害是吧,看似拥兵七十多万,但要知道,韩国东西横跨三千里,地域太广,而且一下子得到这么多土地,需要很长的时间打理,才能将这些土地变成真正的国土,为韩国所用。在此之前,韩国可以用兵,但动辄二三十万是休想了!
秦国、齐国元气大伤,肯定是力求稳妥,这个时候,两国绝对不会想着攻城略地,只要没人攻打他们,他们也绝不会动兵。
楚国地大物博是吧,也在这次战事中吃够了越国的苦头,依照楚国睚眦必报的性子,如果没有这次会盟的约束,楚国必然攻打越国!
燕国则不排除趁胜追击,经略齐国的可能!赵国甚至对燕国或者齐国也会生出觊觎之心,前者是为了防止邻居太厉害,导致自己后方不稳,后者是为了壮大实力。
各国对这次会盟,对韩王提出的弥兵的态度也就显然易见了。秦国、齐国、越国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自然希望强大的邻国(于秦是韩、赵,于齐是韩、赵、燕,于越是楚)不要欺侮自己,对弥兵最是支持。
曾经是燕国南方最大威胁的齐国已经不足为虑,燕国依仗着国力强大,最想要做的肯定是一举灭掉齐国,对弭兵其实是不感兴趣的。奈何韩王的身份摆在那里,韩国的国力摆在那里,所以,才给了韩王面子参加这次会盟。
至于赵国,心理最是矛盾。一方面,赵国希望可以从齐国身上捞回损失,因此不太支持弭兵;另一方面,赵国又意识到韩国的崛起对自己威胁太大,担心自己若是不同意弭兵,韩国正好可以借此攻打自己!从这个方面说,赵国又最是支持弭兵!如此,韩国就没有理由攻打自己!
楚国的心思和赵国相似,一方面楚国忌惮已经把自己和中原各国分隔开的韩国,希望得到韩国不出兵的承诺,另一方面,楚国又希望韩国允许自己攻打越国这个心腹大患。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楚王的矛盾不下赵王。
所以,在韩王话音刚落的时候,秦王、齐王、越王就望向赵王、燕王、楚王,想要看他们如何表态。至于周王,已经被华丽地无视了!这次弭兵之盟,说到底在于理清韩国和赵国、燕国、楚国的关系,在秦、齐、越三国无法给韩国造成威胁的情况下,赵、燕、楚三国的态度决定了这次会盟的成败。
韩王如今强调的,其实是和赵、燕、楚三国的态度!这三个国家,赵、楚和韩国接壤,燕国虽然尚未和韩国接壤,但距离韩国不过百十里的距离,以后无论是扩张领土,树立权威,无疑都可能侵犯邻国的利益!如何相处就是个问题了!和平相处,井水不犯河水,这是韩王给出的建议,就看三国愿不愿意接受了!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