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韩国大张旗鼓地筹备舟师、重修洛阳,齐国上下对此居然无动于衷。虽然自己屡次三番地上书齐王,请求齐王下令训练士卒,整饬军备,但齐王每次都是没耐烦地敷衍几句就径自走开了。
齐王毕竟年幼贪玩,信陵君尚可以理解,但面见了君王后数次也是很快没了下文,包括丞相后胜在内的齐国君臣对自己的态度是礼遇有加,客客气气,但客气的背后是疏远,他们怎么都不愿意听从自己的建议。最后,信陵君意识到,也许齐国只是想把自己供起来,博得一个好名声,想用自己的贤名来衬托齐国的强大,一如魏国当初把孟尝君供养起来一般。
但和孟尝君不同的是,自己在齐国的位置尴尬。孟尝君在魏国的时候,好歹也是丞相,而自己,只是一个无权无势、徒有虚名的客卿。因为齐王年幼,执政的君王后自然不相信旁人,而是任命自己的弟弟后胜为齐国丞相。自己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名声上,都远胜过后胜,所以,齐国上下对自己都提防的很!信陵君清楚地知道,在齐国,自己是不会有出头天的。
在天下的局势稳定之后,信陵君派遣亲信潜入安陵面见了魏王(虽然魏王现在已经降为魏侯,但信陵君一直视其为魏王)。从亲信口里得知,魏王过得也是很不如意。倒不是韩国仍然派人监视着魏王导致魏王不得自由——实际上,在安陵,魏王的话还是一言九鼎的,安陵的韩军早就撤退走了,只是安陵到底潜伏着多少韩国的细作就不得而知了。魏王过得不如意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此次的大败,一下子把魏国千里之地败坏地只剩下区区百里,魏王觉得无颜以对。虽然在投降的时候,魏王想过学勾践一般,卧薪尝胆,但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拥兵只有三千的魏王面对拥兵超过百万的韩国,真的生出了绝望之心。就算自己拼了命,把大军扩充到一万,这一万士卒各个以一当十又如何,还是不能击败韩国啊!想到这里,魏王有些自暴自弃。但魏王又强迫自己不能心灰意冷,魏王就在耐心地等,等韩国引起天下的公愤,再号召天下群起而攻之!
因此,在这次短暂的会面中,魏王向信陵君写了一封密函,指示信陵君游说各国,最好促成秦、赵、齐、楚、燕五国伐韩,这样,魏国也有富国的希望。信陵君自然从字里行间中读懂了魏王的难受,实际上,信陵君也盼着早日富国。寄人篱下的日子再风光也不好过,这更多的是对心灵的折磨!既然齐国暂时没有动兵的念头,那临淄也就没有了呆下去的必要。信陵君在收到魏王密函后,很快就下定了主意离开临淄。
但怎么离开临淄,离开临淄后先去哪里,成了信陵君新的烦恼。尤其是后者,信陵君知道,最为重要。目前的形势是秦、赵、齐、楚、燕五国由于各自的原因默认了韩国对魏国的吞并,大家都在观望。新郑会盟结束未久,影响还在。谁都不愿意冒着天下共击之的风险率先打破这个盟约,即使谁都知道,这个盟约脆弱的不堪一击,但谁也不愿意挑头。
信陵君要做的,就是说服一个国家,只要有一个国家首肯了此事,那说服其他国家就变得轻而易举。就如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如果没有燕、赵的支持,想要成功游说韩、魏、齐、楚可谓难上加难!
为了这个问题,信陵君辗转反侧,夜不能眠。因为信陵君知道,这是一次冒险。韩王虽然没有向齐国索要自己,但也没有取消对自己的通缉,千金的封赏,封侯的厚利,足以让天下所有人动心。自己在临淄尚有安全保证,但出得临淄城,一切就难说了!如果自己去错了国家,那就万事皆休!
足足想了三日,信陵君才下了最后的决定。在做出这个艰难的选择后,信陵君先去拜访了丞相后胜,表达了自己想要周游列国的希望。客卿不像其他职位,每日有烦劳的政事。而且,客卿的一大职责便是负责外交事宜。信陵君自以为,这个理由足够自己离开临淄。当然,这只是一次试探,毕竟,真正可以做主自己能否离开临淄的,其实是王宫中那个很少露面的君王后。(未完待续……)
PS:信陵君会不会离开临淄,离开后又去哪?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