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北地区,历史上由于黄河频繁改道,看着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实际上沙区面积很大。
马颊河是大禹治水时疏通的九条大河之一,水直入海。因上广下狭,状如马颊,得名马颊河。
古马颊河在秦代以后由于黄河改道、夺马颊河道而湮灭,现在的马颊河,是唐以后开挖的,源头就在濮阳南关,与发源于新乡的金堤河相连,向东北流经清丰、南乐进入河北,在莘县进入山东,一直流到鲁北地区的无棣县入海,主要起分洪和转运海路漕运的作用。到明代后期,由于运河隔断马颊河,加上社会动乱,河道疏浚荒废,马颊河河道堵塞。到1933年,山东省建设厅重新疏浚马颊河,使马颊河成了运河以西地区主要分洪渠道,但上游再也没有船运了。
此时的马颊河,因为是人工河,河面宽约4丈,只是天太旱了,这里又是源头地区,水量小,
民国时期的公路建设,基本上都依托过去的官道修的,也就是把原官道拓宽。为了节省筑路经费,尽量减少造桥。
南乐、清丰通往濮阳的公路,就在马颊河的西侧。因为马颊河东侧还有一条潴龙河,是马颊河上游的一大支流,同样也是黄河的分洪河道,在清丰县注入马颊河。两河夹峙之间,不适于通行公路,因为需要在河上架桥。
6月20日晚九点,八路军东进先遣支队主力出了濮阳城,向北前进约10公里,在胡村一带开始设伏。
这里是后世美丽的濮阳市区。
侦察营三个排报告的情况综合后,独立第四混成旅团的行军路线就非常清楚了,其主力独立步兵第11大队、12大队、14大队和旅团炮兵队、工兵队、辎重队沿着公路由北向南行进。原部署在魏县和大名之间公路上的独立步兵第13大队以及旅团骑兵队,从魏城镇经内黄南下,迂回濮阳城,担任主力右翼掩护任务。
这也是日军操典上规定的行军格局,主力一路,侧翼掩护一路。一旦发现敌情,可以互相支援。
萧四明要打击的,就是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主力行军纵队!
日军三个步兵大队,一个大队810人,加上旅团炮兵队、工兵队、辎重队,3000多人,肯定是前面有前卫、中间是主力、后面有后卫,行军行列必然拉的很长。
大平原上,无遮无挡,不能象山区伏击战那样两面埋伏部队,不然的话,就相当于自相残杀了。
萧四明把东进先遣支队三个主力团在公路西侧展开,重机枪营、工兵营、炮兵团的高射炮营、高射机枪营全都分别编入三个团中,确保火力绵密、凶猛,第一时间就把敌军打趴下。
炮兵团的野炮、山炮、步兵炮,在主力伏击阵地后面建立阵地,确保炮火可以覆盖整个
骑兵营向战场西侧警戒,阻击日军右翼部队增援。
野战医院设在胡村,警卫营混编炮兵团速射炮连,负责守备胡村,承担消灭日军尖兵和拦头任务。
装甲营的坦克、装甲车和150辆汽车,全都在公路西侧5百米处一字排开,车头上全都架着各部队的轻重机枪,等打响后用车灯照亮战场,实施火力突击。
萧四明、王麓水把指挥所设在伏击阵地正中间的二团的位置,便于观察战场。
这一抵达战场,各部队就开始紧张而有秩序的忙活了。
炮兵团的观测手们在公路和公路东侧马颊河西岸的田野上忙碌着,标准炮击区域,测量各种数据,便于炮火准确打击。
各步兵团营忙着构筑简易阵地,用树枝、青草、高粱秸秆进行伪装。
通讯营忙着扯电话线,架通指挥所与各部队的联系。
藏山祠接敌时,萧四明赤手空拳,整个伤员小队都是赤手空拳。现在不同了,连战连捷,缴获之大,超乎想象,八路军115师东进先遣支队不缺武器弹药,也不缺装备,通讯连的电话、电线都不缺,足以保证部队作战通讯联络需要了。
萧四明、王麓水、胡青云分别到三个团的伏击阵地检查了一遍,见战士们用青草、高粱苗子、苦艾编织成伪装网,把坦克、装甲车、汽车、大炮全都覆盖了起来,与阵地一侧的起起伏伏的长满野生植物的小沙秋浑然一体,这才放心。
由于火力强大,各部队在伏击阵地上只是做了简单的工事,可以掩蔽精心伪装的部队。
检查完,萧四明、王麓水、胡青云回到一个小沙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