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文在大展前夕重新抵达纽约。
“嗯,有进步。”林海文翻了翻王鹏的几幅半成品稿子,都是在纽约及周边博物馆、美术馆话的,比如大都会,纽约现代艺术馆之类的世界顶级美术馆,在大师真迹面前,是比较容易产生灵光和感悟。
王鹏其实是最典型的追随林海文的弟子,其他人包括唐城楼均他们,其实也不都是走古典主义的——林海文本身具有各种画派的积累,也没有要求学生都要走他这条道,加上这些学生在跟他之前,已经有所追求,可能功力还比较浅,但最后怎么演变发展,林海文并不想要去强行干涉,一个人的天赋是非常有限的,唐城也许擅长的就不是这一路,强行让他跟着自己学,不一定就会有很高的成就,相比较来说,名师固然重要,但到了一点定高度,自己的心灵追求更加重要。
而王鹏从考入央美,就实际上跟着林海文了,循着林海文的路线,从写实转向新古典,从新古典走向源古典主义,如今的话还是欠缺一点功力和积累——毕竟没有林海文那种灌顶式加持,一般人在源古典主义上,非得靠时间慢慢磨出技艺来。
王鹏拿回自己的稿子,也觉得有些进步。
他还是比较务实的,没觉得自己有林海文的命,少年巨匠,那几百年就出一个。
鹿丹泽也有收获,林海文给他们俩指点了一下,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点拨,收获就是几倍的增长,这就是名师的作用了。
大都会博物馆的执行力,是让林海文相当佩服的,国内往往有个“XX速度”的说法,但布展这种软性的速度,是没有大都会这个水准的。尤其在保证高水准的前提下,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收集到近60幅历代巨匠的真迹作品——哪怕一多半是自己的,也真是不容易。
“我们决定方案的时候,其实考虑过把您的作品放在靠里,或者中间的位置。”总策展人赫斯特顿了顿,华国文化当中,或者全世界文化当中,都有个排位问题,压轴,或者居中,都有特殊的意义,他确认林海文明白这句话的指向后,继续解释:“但我们觉得不想有无谓的争议。”
“争议已经够多了,是么?”
“哈哈,开展之后,一切争议都会消失的。”赫斯特很有信心:“毕竟这个展有达·芬奇,所以我们按照时间线来处理,格局上采用环形,带着观众来一次几个世纪的寻觅之旅。”
“嗯哼。”林海文点点头。
他在这些名画当中漫步而过,缇香、委拉斯贵支、达·芬奇、伦勃朗、普桑、安格尔……
林海文!
目视着《画室的窗外和黑龙潭》,林海文有些怔忡,当自己真的被和以上那些巨匠放在一起的时候,他没想到会对他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
没有一刻有这么显著的感受。
历史!
美术史!
就在我的笔下延展开去了。
“呼。”
赫斯特非常了然地站在边上,没有任何要打扰林海文的意思,虽然他无法感同身受,但熟知美术史、这些巨匠的地位,以及画家们对自己的期待,所以他能够猜测,此时此刻,林海文内心经受着何等样的冲击——当然,这是幸福的浪潮,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