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向笑笑,没有接话,朱乡长却先称赞开了:“楚书记不愧是在薛书记身边出来的人,工作能力那真是没得说,不是我朱国瑞奉承自家领导,就拿这次县委县政府主导的行政村合并来说,全县一区三镇三乡,就咱们丰乐乡最先完成,这都是楚书记领导有方,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可是感染了很多人,极大地带动了工作!”
行政村合并,是继大交通计划后,薛向主导推进的又一项大工程。
说起来,薛向主政一地思路也很简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
譬如五金厂改制,大棚蔬菜基地,都是薛老三开源的手段,而节流,无非是消减开支,薛向最大的一次节流动作,便是裁减村干部,可裁减完,薛老三还有些不谐心,总觉得萧山县的干部还是太多,要动在编的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老首长改革,也没敢革掉他们,薛老三更不愿去触这个眉头,最后,目标又一次标准了村干部。
不过,这回薛老三来了个狠的,干脆就一锅端了,直接就行政村大规模合并,千人以下的村落,便不在保留行政单位,全合并成两三千以上的大村。
当然,这合并只是在行政单位上的合并,存在于纸面上,薛向才不会搞那种大搬迁、瞎折腾的傻事儿。
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官!
而丰乐乡之所以能最快速完成行政合并,确实与这位楚书记有关,一来,这位楚书记秉承薛向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一旦决议,必然全力以赴;二来,他楚书记来头太大。又兼新官上任,谁也不敢触他眉头,生怕这头三把火烧到了自己头上。若真烧到了,凭这位楚书记为那位薛书记撞过墙的光辉历史。只怕是谁也救己不得。
是以,楚朝晖的政令推行得极是顺利,便遇到抵触情绪严重的村干部(老百姓才不管你合并不合并,只要不动地方,少了官老爷,那就是好事),楚书记也是亲自出马。一一说服,正是有着这股狠劲儿,丰乐乡的行政村合并工程进行得极是顺利,还被县政府作为榜样。点名表扬!
马达轰鸣,船行极速,说说笑笑中,三人很快就上了岸。上得岸来,也并未见多少人迎候。只两个一声列宁装的青年垂手而立,正是楚朝晖、朱乡长的两个通讯员。
按理来说,薛向这种萧山境内屈指可数的大人物下地方,是不该如此窘迫的,不说随从如云。也不至大猫小猫两三只啊,太拿书记不当干部了吧!
说起来,这种情况在别地官场准不正常,可在萧山县内,却是再正常不过,因为这位薛书记最厌烦的就是迎来送往。
其实,官场上,厌烦迎来送往的官员很多,可偏偏这条规矩,从来就没被破过。为何?还不是因为那句“伸手不打笑脸人”的缘故!
想来也是,上级下乡,即便是提前打了招呼,不许搞迎接,若是下级还是来迎了,而且气氛还整得挺隆重,便是这位上级再厌烦,再讨厌,通常也只得受了。
同样,作为下级也很纠结,因为他们往往不知道领导的不许搞迎接,是客气还是暗示,反正迎迎总比不迎好,迎了是态度,领导再不高兴,也不会真把自己怎样,若是不迎,碰上个小心眼的领导,记死了你,以后可是有穿不完的小鞋!
总结起来就是,迎,最多无功;不迎,绝对有过,毕竟谁也不敢拿前途去赌自己要接待的领导的性情和肚量!
可偏生到薛向这儿,这套规矩就不好使了。这位薛书记正是用书面通知,把规范接待标准办法,下达到各乡镇政府后,便开始依法而行了。
当时,还有干部以为,又是个草纸文件,没把他当回事儿,结果,薛书记专门组织了几次县委领导下地方检查,一家伙可是捕了不少大鱼,两名镇委书记,一名乡长挨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停职在全县范围内做了检查。
如此严重的惩处,自此,萧山县对薛书记的这条规矩可是记死了。
“书记,到饭点儿了,去乡里食堂用些饭吧,都是按您的接待标准办的,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同志们,也想和书记您亲近亲近啊,总不能下来一趟,到这荒山野岭走一圈就回去吧,真这样,我是没问题,可楚书记以后怎么跟同志们处啊,谁叫他连老领导的一顿饭都留不住啊!”
朱乡长是典型的时下官员,逢迎拍马是拿手好戏!
不过,薛向并不认为逢迎拍马,就是坏毛病,毕竟如此体制内,尊重上官,已成循例,在薛向看来,只要实心任事,担负责任,这就够了,哪能要求个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