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怎么可能复活呢?所以,虽然是前任领导任上发生的事情,但是当时的领导也就不好说什么,只能是暗自叹了口气,任由其如此了。
要说刘阿姨本来就是村书记的老婆,多多少少接触了农村那些鸡毛蒜皮问题的调解事宜,又在镇政府机关食堂呆过,平时听了不少干部闲聊,因此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学会了怎么对付龙尾镇的领导,那就是避实就虚,不正面回应领导提出的问题,而是抛出一个他们根本就无法回答的问题来堵住他们的嘴巴,然后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再说另外一个陈阿姨,是上上任党委书记的远房亲戚,一开始刚来的时候,人也是很老实本分的,但是后来刘阿姨来了之后,就在她的熏陶之下,也变质了。而且,陈阿姨的性格稍微懦弱了点,基本上是以刘阿姨为头的,多数事情都是听她的,她说往东,就绝不敢往西。
虽然前前任党委书记已经退居二线了,就像是一只失去了利爪的年迈老虎,但是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他一定要保住这个陈阿姨,特别是想顺带保住自己的脸面,镇里面的领导还是不敢太过欺负人的。
因此,这两个煮饭炒菜的阿姨都是有来头的人,虽然她们现在已经快60岁了,精力也大不如前了,但是镇里一直都没什么办法踢走她们两个,故而维持到现在。
还有一点,有的机关干部反映,由她们两个阿姨采购食堂的各项物资,其中一定有猫腻,大家都觉得政府投入了那么多钱,怎么可能吃的这么差劲呢,没有什么营养?
并且有人反映了一个细节,说是刘阿姨家里早几年前就盖了一栋很漂亮的红砖房。有人怀疑根据她儿子的务工收入,似乎没有这样的实力,那么肯定就是刘阿姨支助了不少钱。刘阿姨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从食堂克扣出来的。
陈庆之心想,如果无缘无故地把她们两个开除后另请高明,就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外人就会说,凭什么别的镇长书记能够容得下两个可怜的阿姨,自己这么年轻就没肚量,非要跟她们两个过不去?
想象一下两个泼妇一样的老太婆哭哭闹闹的样子,陈庆之心里就觉得瘆得慌。
想来想去,陈庆之决定还是采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好这件事情,这样多少能够化解掉一部分攻向自己的外力,不会让自己在宗族势力和道德力量的联手攻击下变的粉身碎骨。
陈庆之一开始想的办法是来一次竞争上岗,把政府各个站所负责人包括食堂伙房师傅都拿出来竞聘。但是想到前不久刚对一些站所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分工,现在又这样搞会不会显得太折腾了,引起民怨沸腾?
所以,他觉得还是拿出三五个站所负责人来进行竞聘。但是为了不搞的针对性太过明显,打算采取投票的方式,由镇机关干部来决定哪几个岗位先进行第一批竞争上岗,以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开展第二期竞争上岗工作。
陈庆之把事情的原委跟严红旗作了解释,正好他也早就对食堂阿姨的饭菜很不满意了,但是一直碍于面子,却又不好主动要求撤换掉她们。所以,陈庆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之后,严红旗是双手赞同。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细则上,严红旗提出进行了部分修改,比如对于列入竞争上岗的岗位,每月一律上调100元的津补贴,这样大家的关注点就会分散,被列入竞聘岗位的有关人员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不会纠结于自己怎么就那么倒霉列入了竞聘范畴。
竞争上岗分两道程序,首先是投票确定哪五个岗位(职务)为实施竞聘的岗位,按照得票多少来排名。在这个环节,党政领导一人的票可以乘以,也就是一张票就相当于三张票。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只要党政领导统一了思想和意见,就不会让投票竞聘的方向跑偏。
其次就是现场竞聘,由大家根据竞聘人的演讲进行打分,超过80分就能正式上任,没有试用期;如果没有超过80分,就按照得分多少,由得分最多的人上任,但是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再次进行投票,由大家决定去留。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打分来决定是否继续任职,还是换人。在打分的权重上面,设定为党政领导的权重是40,机关干部的权重是60,也是为了让党政领导统一思想后能够掌控住大方向。
这天开会的时候,龙尾镇政府机关干部包括临时工都出席了,因为关系到竞争上岗的大事情,说不定自己就会成为竞聘的对象,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听代明介绍实施方案。
第一个环节是将镇政府所有的岗位都列在一张表上,然后由所有参会人员投票选出五个拟竞聘的岗位。根据投票结果,分别是食堂厨师、保安、文化站长、广电站长、团委书记列为了竞争上岗的职务。前面两个不用解释,这是群众共同的呼声。后面三个则是镇领导之间统一意见的结果,因为这三个职务都不是手握重权的职务,没有国土所长、计生办主任、财政所长、林业站长等具有很大的权力,所以拿出来竞聘,不用担心到时候出现什么意外。
看到结果,坐在最后面的刘、陈两位阿姨都傻眼了,饶是两人没什么文化,但是在镇政府呆了那么多年,在机关干部的熏陶下,两人的智商和情商都提高了不少,知道这个很有可能就是针对自己两个人来的,但是这是民主的力量,是从上百群众中汇聚的磅礴力量,自己两个人还真不好站出来指责什么.此时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说来,又像是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吃了一只绿头苍蝇一样难受,最要命的是,你发现碗里面的仅仅是半只,剩下的那半只早就到了肚里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