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的目的主要是收集意见建议,并且进行释疑解惑,为下一步有序推广果药混种奠定基础。因此陈庆之在会后要求代明就果农们提出的问题逐条进行研究,不论这些问题提的对不对、有没有道理、是否有意义,都要进行分析、甄别,然后从中挑出有代表性、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进行研判,拿出一个初步的报告出来。
在果农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中,陈庆之最感兴趣的是果树保险。如果这个可行的话,倒是可以解决大问题。只是农业产业的风险很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产,保险公司一般都不大愿意承保。但是试试总是可以的,不试就没有机会,试了或许有一线机会。
为此,陈庆之还找了相关资料了解农业保险的常识和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保险经历了初期的迅猛发展、中期的停滞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新中国农业保险业初期迅猛发展的阶段(1949年至1958年)。为恢复在战争中受到破坏的农业生产,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50年就将农业保险提上了议事日程,主要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和经验,并与当时的行政中心工作——土改、抗美援朝结合在一起,以政治任务的形式推进。
二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期的停滞阶段(1959年至1981年)。农村合作化进程完成,农村私人产权转变为国家控制的垄断产权安排,人民公社已经承担起防范风险、分担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职能,农村保险已无存在的必要,因此在1958年1月决定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三是市场化改革时期农业保险的蓬勃发展阶段(198年至199年)。198年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情况和今后发展意见的报告》中指出:“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保险工作如何为八亿农民服务,是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课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需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做好准备,逐步试办农村财产保险、畜牧保险等业务。”中国人保当年全面恢复试办农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保险试验,一直持续到199年,农业保险都是得到了快速平稳的发展。
四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农业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困扰阶段(199年至今)。这一阶段农业保险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期的迅速发展后,进入萎缩徘徊阶段。当时,农业保险已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个领域,险种已从198年恢复试办时仅有的生猪、大牲畜等几个险种,发展到棉花、水稻、烤烟、鸡、兔、羊、对虾养殖、扇贝养殖等近百个险种,而且还不断开发了商品性农业、开发性农业、科技兴农等项目保险的新险种。但是从规模上来看,199年以来的数年,是农业保险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滑坡过程,农业保险的发展陷入困境。199年底,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达8.17亿元、占当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57?%,但到1997年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占财产保费收入的1.18%。总的来看,农业保险收入占财产保险收入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与整个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势头显得格格不入。
从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来看,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逐步走向光明的。
陈庆之带着代明一起去找了县里的几家保险公司,大家一听说是咨询李树和药材种植方面的保险,都摇头表示爱莫能助。目前,岚州几家保险公司承保的农业保险险种主要是市里重点扶持的几个农业支柱产业——水稻、茶叶等,对于李树和药材种植暂时没有这方面的保险先例。
农业保险风险特别大,受到自然灾害制约较严重,所以保险公司都不大乐意承保。在整个岚州市,农业保险的业务发展都很滞后,既有政府不是很重视的缘故,也有保险公司不远承保的因素在里面,还有就是农民的参保意识也不大强烈,很多人都还没有这个理念。
渔阳县人保公司的廖副经理跟代明打过几次交道,互相都帮过对方的忙,因而两人之间的关系不错,廖副经理热情地表示要邀请两人一起吃午饭。
席间,廖副经理提了一个建议,说是承保李树和药材种植的保险暂时不可行,但是国内有些地方在尝试成立互助会,有点类似合作社性质的方式,由参会人员缴纳一定的会费,到时候谁要是在生活中或生产经营里遇到了困难,就由互助会拨一笔经费进行资助。这个其实是带有一种公益性质的互助模式。
陈庆之听后觉得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值得尝试下,这其实跟保险的性质有点类似,只不过是属于民间的行为。他觉得可以在龙尾镇成立果业药材协会,其中的一项职责就是向会员收费,到时候谁要是遇到了困难,就从会费中拨一笔进行资助。
只是突然又想到一个新的问题,种植业有时候会遭受连片的灾害损失,比如龙尾镇要是突降冰雹,可能到时候会员中很大一部分比例都会同时受灾,那么估计收到的会费都不够用来救济的。但是管不了那么多,如果真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算是倒大霉了。
很快,龙尾镇就迎来了一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从事果树研究的郑国柱教授,他带了两个研究生过来,加入了陈开阳教授的研究课题。两组人马汇合之后,研究力量得到了明显增强。
经过一番了解后,郑国柱教授对于这个流胶病的新变种很感兴趣,拿出了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和勇气来进行研究。
有了郑教授团队的加盟,很快就取得了新的突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