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他的这个皇帝并不是以往意义上至高无上天地间唯我独尊的皇帝,他有一个新鲜的职称叫做“儿皇帝”,作为“儿皇帝”的商标持有人,石敬瑭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他对于契丹很温顺,好像比他小了十一岁的耶律德光还是真是他的父亲一样,契丹的使者到了这里,他就像平时大臣们接他的圣旨一样,跪着接旨,可以说把中原天朝上国的威风和名气都丢到了爪哇国。
再举个例子证明一下他的无耻(虽然有可能石敬瑭将仅仅是做做样子,但是表现的实在是太无耻了点。)
据说有一次,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英武明义皇帝”,也就是说他石敬瑭英明神武,深明大义。
这一封诏书要是在以往的中原皇帝,恐怕早就愤怒了,我当当大中华之皇帝,哪里轮得到你契丹蛮夷小族指手画脚。
但是石敬瑭不一样,他是儿皇帝,接到了自己父皇帝的任命,他还是十分高兴,他听到这消息,激动地不成样子,立刻派出了他的皇家仪仗队吹吹打打去城外迎接契丹方面的诏书,然后把这个册封诏书,像天书一样供奉了起来。说实话,这也表现的太无耻了点。
可能石敬瑭觉的喊耶律德光一声父皇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就是让耶律德光嘴上沾点便宜而已,实际上他石敬瑭又没有掉一块肉。
但是石敬瑭也不想想,中原大国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他也仅仅是中原大国的代言人,他不要脸可以,但是他不能代表整个中原都不要脸,所以那些臣子们以及地方的反震们对于石敬瑭感官印象也不是很好。
明面上一口一个吾皇万岁喊着,但是心里面都恨不得这个祸国殃民的丢人皇帝赶紧死了。
这里又说道石敬瑭祸国殃民,这个祸国殃民可能说的有点严厉了,事实上石敬瑭虽然投靠契丹,但是也为中原人民争取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中原人民也度过了一段相对比较和平的生活。
但是石敬瑭的确是也干了不少的坏事,例如在契丹援兵准备回契丹的时候,他下令边塞的一个节度使筹集十万缗的财物犒赏契丹军,但是边塞土地贫瘠,百姓困顿,平时吃的都没有又怎么能凑出来十万缗的财物呢。
但是石敬瑭不管这个,还是下令狠命的搜刮,能压榨多少是多少,最终还是没有凑够十万缗,当地的节度使也没办法,只好能搜到多少上缴多少。但是这一下却害死了不少的贫苦老百姓,逼死了不少人。
石敬瑭平生有个忌讳,就是最讨厌有人骂他不知廉耻,骂他以大国事蛮夷。所以只要是不管是明着说的,或者隐晦的表示以及讽刺的大臣全部都要被免职或者降职处分。至于在外面的节度使,他不敢动,但是他还是很记仇的,只要有机会也会一个个收拾掉。
不过只要是有人和他一道支持屈节侍奉契丹,也就大家赞赏,该升官的升官,该奖赏的奖赏。
再说说他在民生这一块吧,多多少少还是做出点成绩的,其实他的这一点应该分成两段,在他当皇帝前和当皇帝后是截然不同的,他没当皇帝前广受好评,这一点我们在上面也说过了,他当了皇帝后,因为他的卖国举动还有无耻行为,对他的评价就开始有分歧了。
虽然他的这个皇帝当的憋屈,他偶尔对于百姓还是不错的,举了例子,逢年过节或者到了春节的时候,就会下令弄一些粮食或者薪炭之类的送出去,给那些贫困的老百姓们让他们过一个比较温暖的冬天,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还有不少的官员,也这样干,大家可以类比。
除了这一点,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免除他任意一个儿子的徭役,这也算是比较得人心的一个政策。
从这上面来看,基本上石敬瑭看起来还不错,而且当时他的赋税啥的也不算是特别的重,但是他每年交给契丹的财富这么大,他哪来的呢?
他不做剥削压榨百姓的罪人,是因为有人帮他做了。这群人就是藩镇,石敬瑭拼命的拉拢藩镇和属国不仅仅为了巩固统治和增强实力,更多的为了要他们的供奉。
这些藩镇每年都要给石敬瑭上供,要交不少的东西,这也是石敬瑭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虽然这些藩镇对于石敬瑭很多人都是十分的不屑,不过谁让石敬瑭的拳头大呢,而且还有一个拳头更大的干爹(那时候就开始拼干爹了嘛!)。所以地方藩镇也就是散财消灾,相当于交保护费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