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高骈几次大败黄巢,朝廷对他很信任,朝廷的大员们都很看好他,觉得这个人是大唐的中流砥柱,但是看到这个折子,满朝失望。
皇帝看了高骈的折子,很生气,责备他之前遣散诸道援兵的专断,要是不遣散诸道援军早把黄巢干掉了,哪还有这事。
高骈无奈,上表辩解了一回,就不理这件事了,反正天高皇帝远,又推脱患了风痹症,固守江淮,不和黄巢交战,一心想着白日飞升。朝廷很无奈。
高骈靠不上了,朝廷也不能看着黄巢乱闹啊,随即又是一系列的军事调动,防备黄巢进攻东都,江南闹就闹了,反正已经闹乱了,但是东都可不能让黄巢随意搞。
但是黄巢还就是奔着洛阳去了,先是在淮河一线,击溃曹全晟大军六千人。
话说曹全晟也挺亏得,他之前坚守淮河北岸,还小败过几次黄巢,他觉得只要是自己能把黄巢堵在这里,那么只要是周边的援军来了,黄巢就要被围困,胜利倚马可待。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高骈被黄巢打怕了,根本就不出兵,搬了个小板凳,在一边坐着一边看曹全晟的六千大军被黄巢十五万人打的支离破碎。根本没有派半个援军。
而此时驻守汝州的齐克让一看曹全晟全军覆没,吓了一跳,他的人马也就这么几千人,和黄巢的十几万大军比起来根本就是送菜的。
既然打不过,那就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带着他的那点家底,撤了。
齐克让撤了,但是这一下引起的连锁反应可能是他没有想到的,此后唐朝的军队大部分丧失了斗志,要么弃城而逃,要么投降,黄巢在中原根本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十月份占据宋州、颍州、徐州。一路势不可挡。
而此时黄巢整的一个《告唐军将士书》被送到了唐僖宗的案头上,唐僖宗一看,上面写着:“各地的守军不要乱动,我马上就要到洛阳了,然后直接进入长安,我就想问问皇帝为什么不管百姓的死活,给你们没有关系。”言外之意那就是我的目标是皇帝,你们只要是不拦我,我也不找你们的事。
唐僖宗看了之后,把折子一甩:“这是分化瓦解之计啊”当即召集大臣开会,商讨对策。大臣们此时哪里有什么良策,眼看洛阳不保,无非就是固守潼关一带。
十一月十二日,唐僖宗召开延英殿最高决策会议,因为找不到御敌良策,哭的那是两眼泪汪汪啊,此时田令孜看皇帝和群臣没主意了,他觉得他表演的时候到了。
“皇上不用担心,让我带着禁军的弓箭手去守潼关,绝对不会有失”。
唐僖宗还不明白他那几斤几两,而且对于他身边的禁军也很清楚:“禁军侍卫,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又没打过仗,靠不住啊。”
一计不成,田令孜又生一计,其实我觉得这才是田令孜的真实意图,四川那可是田令孜的一个基地,那里的四川三节度陈敬瑄、杨师立等都是他的心腹。
“当年安禄山造反的时候,玄宗皇帝去了四川,现在陛下也可以去追寻先帝足迹到四川玩玩。”
僖宗一听,觉得这样最保险,古言蜀道难,自然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要是去了哪里,倒是安全,当即就同意了,并让田令孜全排这件事。
但是僖宗皇帝一想,要是现在还派人道潼关固守,那岂不是更安全,就算是不能挡住黄巢,那也能为自己逃到四川争取时间啊。所以又让田令孜带人去守潼关。
但是眼看着皇帝就要去四川了,作为皇帝的贴身大太监,怎么能到潼关呢,肯定是跟着皇帝好处多啊。
于是他又向僖宗推荐了禁军的左右马步统领张承范、王师回、赵柯等数人。小皇帝此时正想着怎么去四川呢,那里还会管这事,就让田令孜自己看着办,然后准备出发的时候告诉他一声就行了。
十三日,齐克让传来急报,说是黄巢已经快到了洛阳了,他带着残兵退守潼关,但是他的军队打仗时间长了,装备和物资跟不上了,皇帝看看能不能支援点。
僖宗一听,这是个忠臣啊,二话不说选了禁军两千八百人弓箭手让张承范带着去援助潼关。其实唐军中原的溃败和齐克让不能说没有关系,这个人作战能力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