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天空打了一声暴雷,三宝太监郑和出海后,地方密报传来了一个不寻常的讯息。
姚广孝急急忙忙带着胡濙进了奉天殿求见。
永乐帝高高地坐在龙椅上,吹着气,喝着龙井,慢条斯理的宣见姚广孝等人。
这是这两年来,永乐帝第一次见胡濙。
“所奏何事?”
姚广孝跪在地上说:“启禀皇上,有传言,疑似建文帝的人在浙江、江苏一带出现。”
“你说什么?快说!”永乐帝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
“我们布在各省的探子回复,有人写了一副对联,疑似建文帝,哦不,朱允炆的手笔。”
“快快呈上来。”永乐帝没想到朱允炆竟敢留下墨宝。
胡濙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旁边的太监,太监摊开一看,里有四句诗。
朱棣看着墨宝,逐字念道:“身怀治世志,丈指不平处,烛影斧声下,真龙人间藏。”
这句诗前两句写得是一个士大夫的治世心声,没有什么不同。但最后两句写得有些心怀不平,意思是影射赵匡胤的弟弟篡位,导致真龙-意谓真的天子-要躲在人间藏匿。永乐帝斜眼看了姚广孝一眼,若有所思。
”还有一张。“胡濙又抽出一张宣纸,也有一首诗。
永乐帝看着念道:“九天神佛下凡来,五嶽名山照日华,至今依旧人间游,尊称一声老仙翁。”
永乐帝皱眉说道:“这诗平仄也不对,一般般,像是个糟老头游历山水随手写下的,何以见得跟朱允炆有关?”
姚广孝上前一步,轻轻点了指着这诗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
永乐帝细细一看,顿然心惊,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写着“九五至尊。”
难道暗指其为天子、皇帝。
永乐帝朱棣急问道:“这两首诗从何而来?”
胡濙细细道:“启禀皇上,是在两座寺庙里看到的。一个是台州国清寺,一个是徐州天童寺,一南一北,相距数百里。发现的人回报说,这两首诗已经留了有一段时间,约莫是几个月前留下的。微臣判断,这是朱允炆的机会很大。”
姚广孝凑过去永乐帝身边说道:“您看,如果朱允炆没死,这已经两年了,这两年估计他十分抑郁,又不能说出来,有时借着诗词抒发心中忧郁,这是极有可能的。微臣认为,可信度极高。而且,台州就是方孝孺的故乡,朱允炆去台州悼念方孝孺的可能性很大。”
”字迹比对过吗?“永乐帝问。
”比对过,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些相似,这不排除是朱允炆刻意隐藏字迹。“
永乐帝心里也觉得这两句诗可能真的是朱允炆的手笔,如果是真的,那代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