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整治军纪 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刘牢之回到会稽之后,指示何无忌替他守上虞。何无忌得令,整装离开了小溪。

    虽然刘牢之率兵打击孙恩、镇守海防,然而所到之处,无论是吴郡、会稽还是上虞,许多百姓对刘牢之并不感恩戴德。

    原因不外乎在百姓们的眼中,刘牢之与孙恩的治下并无二致。自刘牢之到江南以来,军纪越来越差。所过之处,无异于蝗虫扫过,百姓能保住的唯有性命和余粮而已。在某些地方,甚至连余粮都不保。

    从吴郡南下会稽郡之前,我对这样的流言只是耳闻,以为是夸大其辞,不屑一顾。我知道百姓们对王朝之统治是三缄其口,敢怨不敢言。明里不敢说什么,可私下里常常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渲染成天大之事。

    到会稽乃至到句章之后,我才对实情有了切身的体会。百姓对军队的印象也越来越差,甚至在谈到军纪时,已不再隐晦。当然,仅仅百姓之间的市井闲谈,是不足以如何的。这样的渲染,多半是那些清谈客们在酒足饭饱后的所为。

    他们虽居高位,但以清廉自居,虽然从不与百姓相处,却一向以为民请命、为百姓说话的形象来抨击当朝者。司马道子、元显之流对这样的清谈客痛恨之至,然而讽刺的是,偏偏这两位却正是这些清谈客的首领。

    两个司马也知道,这些清谈客们说的也的确是实情,但是王朝自南迁以来,所辖不过数州,民众稀少。如果不加税赋,连皇朝的威严尚不能保全。

    那些清谈客们不作为,只是动动嘴皮说说,这未必太容易了。不为朝臣,谁能解其中之难、其中之忧?偶尔,两司马在高朋满座之时,也说些针贬时弊、大谈变革之辞,但那也只是安慰安慰,顺便制造一些他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舆情而已。

    对此,刘牢之不止一次地向我发牢骚说:上面的这二位也太会做人了,好处自己全得了,坏处便都是地方官僚、军队的不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军队做了一些对不起百姓的事,但好些都是在两司马的授意或影响之下做的。他率的是大晋国的军队,国家不养军队,难道还要他一个将军来养?对于刘牢之的抱怨,我虽不能苟同,但是也不便反驳。

    来句章之初,看到句章城外一片荒芜,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源自孙恩贼军的残暴。上次问过驻军之后才知道孙恩之暴不足道,刘牢之军之所为才令人心悸。

    当年在京口设北府军时,这支军队是大晋国所有军队中军纪最好的。每一个立志上阵杀敌的大晋国子民都以入北府军为荣。一人入北府,不仅全家荣耀,连家乡地方上的士绅、土豪也异常恭敬。一时间,北府人才济济、将才累累。所有的军官都是礼贤下兵、亲兵如子,所有的士兵都是以保民安家为己任。

    也正因为北府军在晋国军中的地位,也正因为淝水之战后无大仗可打,使得北府军可以倚重那成名的一战而使将领们日益目空一切、士兵们目益骄纵难调。北府主将谢玄、谢琰在世之时,尚且有所抑制。谢氏兄弟调离北府之后,北府将士们则似脱缰之马一般,再也无人能制了。

    除此以外,北府军将士虽多出自寻常百姓家,但是士族子弟亦不少。一个看似普通的士兵,也许就是某位大臣、将军的亲友。他们犯纪,谁敢随意开罪?

    刘牢之等谢玄旧将尚且还能恪守北府之纪、之礼,但那些新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