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商贾之法,从古至今也没有哪朝哪代用商贾之法治国,便是吕不韦入秦后,也是用的商君之法,因此华国要取士之道便是需要郡公你权衡之事。”
“老朽觉得,科目除正科,即词赋和经义外,还可增加杂科,可包括诸子百家之言。”梁尚君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慢慢的说着。
他其实已经摸透了宋杰的心思,他知道宋杰不可能用黄老之术或是儒家之言来治国施政,从之前宋杰对税制的改革,梁尚君便知道宋杰有着激进的思想,梁尚君本人也倾向于秦法治国。
不过宋杰的那些想法却又跟秦法有诸多不同,宋杰是希望把商业作为立国的根本之一,这点梁尚君一直比较反对,颜神城一直都处于金人的武力威胁之下,商业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后来与大宋有了商贸,才有了比较大规模的外部贸易,总的来说宋家的商业还是以满足山东百姓为主。
现在情况又有了根本变化,山东河北多地已经脱离金人控制,似乎营商环境有了不同,但是连年战争,百姓现在连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有钱去购买宋家的商品。
现在地方的治理需要了解民生之人,大力发展农末,让百姓无饥荒之虞,再考虑商业之事,这是梁尚君的看法。
宋杰听了梁尚君的建议后,沉吟半晌后才说道:“老师,诸位,如今我们要立国,无论是取士还是治国方略,我同意老师之法,不过有几点我想补充,数术和百工也是颜神城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建议取士之时增加工科,专门寻找有手艺之人。”
“当然这些匠人大多不识字,录取之时以实作为主,为此我打算建立几所工科学校,先是要教匠人识字,再让匠人把技艺用文字记录下来,再把这些技艺推广。”
“另外,各镇,县,州,府皆要建立官办之学,教授内容我们下来再商议,镇学为启蒙可称之为小学,县学以技艺、经史、词赋为主可称之为中学,州府所授之科当以治国理政之学为主,可称之为大学。”
“小学应当让所有五岁以上孩童入学,由商会统一负担钱粮,学制为五年,然后入县学,这部分由地方衙门和郡公府,嗯……往后应叫朝廷,各出部分钱粮,剩余由各学子家中负担,大学由我来投入钱粮,包括老师和教材也将由我亲自来选定。”
宋杰接着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关于教育的想法比较详细的告知众人。
这些想法与后世的思路不无关系,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这句话谁都知道,宋杰当然也不会忽视。
“郡公,每个镇、县、州府皆办官学倒是不无不可,不过这钱粮花费可是有些太多了,这小学是五岁以上孩童皆入学,那不是由商会把治下百姓的孩童都抚养到十岁以上,这……商会哪里来的恁多钱财,况且商会还要养军,恐怕到时候会入不敷出,导致此策不得不停止。”丁平皱着眉头说道。
丁平已经负责郡公府的财政两年时间,其实知道商会与郡公府并没有在财政上分开,没钱了都是宋杰东拼西凑,而且宋杰还时不时的要搞些新项目,花钱的地方不少,而且宋杰还要以自己的名义建大学,按照现在商会的收入,肯定没办法支持。
“此事我也想过,现在的钱粮定然是不够,不过商会可以卖一些东西,如水泥制作之法,白砂糖制作之法,只要不是军工用品,皆可以让各大商户出钱购买,然后商会加大发行商票力度。”
“现在我们也不用再大规模扩兵,军费不会增加太多,现在八万人,最多扩充到十万人便足够了,等最新式的火枪装备到军队,便不是人数就能决定战争胜负了。”宋杰提议道。
一些民品的生产技术宋杰打算卖出去,这有许多方面的考虑,一是能扶持一些商帮,特别是那些一直支持颜神城的商帮,算是给他们舍命支持的最大红利,而且还能筹集到教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