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见过狼群吗?你们见过狼群撕咬的情景吗?”“深夜,空旷的山野,一群野狼疯狂地追逐着猎物,眼睛泛着阴森森的绿光,一阵凄厉的嚷叫人肺腑。狼也许不是最强的动物,但是成群结队的狼群便不惧怕任何动物!”“我们的潜艇战术必须有如狼群一样,成群结队,以群对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单艇昼间潜航状态下的远程鱼雷攻击,采取多舰集群,夜间水平面状态近程鱼雷攻击。”
单独巡逻的潜艇对海上船队实施攻击,充其量只能打沉几艘商船,对整个船队影响不大。要给敌方船队以沉重打击,就必须集中潜艇进行攻击,投入攻击的潜艇数量愈多,则每一艘潜艇的战绩就愈大。因为在水面夜战中发生爆炸沉没事件后会引起敌方混乱,掩护商船的舰艇就会顾此失彼,陷于分散,失去行动自由。因此,对集中的商船工,必须以集中的潜艇进行联合攻击来对付。“在特定的战场上,潜艇数量愈多,则耳目愈多,从而能够找到更多的船队,因而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从事联合攻击。”
“你们既然和帝国国情有相似的对方,这些在帝国适用的战术,对你们也会有所帮助的。从经济上来说,建设一支潜艇部队要比建设一支水面舰艇部队快得多,费用少得多,你们也更加能够接受,在辽阔的海洋上,要想到处部署强大的防御力量是极为困难的,所以这就给了我们潜艇发挥作用的舞台。记住集中的兵力愈多,出敌不意的程度愈大,成功则愈全面可靠。”
面对日本驱逐舰,张方哲打起精神来,这才是潜艇部队真正的考验,现在逃跑不仅是错失战机,更是难逃高速的驱逐舰的追捕。更何况,潜艇部队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就是以逃跑告终,那么没有会相信依靠潜艇可以支撑起中国的海防,也就失去了大力组建潜艇部队的意义。潜艇部队不是花瓶,是战争的利器,数量是八对九,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日军都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潜艇部队都有黑夜的掩护,隐藏在水面下,日军一时也难以发觉。
田中赖三看着海面上呻吟一片的陆军官兵,下令四艘受了轻伤的驱逐舰去救人,放下救生筏和不停的往水中扔救生圈。他在旗舰“那智号”重巡洋舰带着剩下完好的四艘驱逐舰在四周警戒,不停的寻找潜艇的隐踪。田中赖三相信潜艇肯定没有走远,军舰上的火炮和深水炸弹都已经准备好了,“发射照明弹,注意观察。”突然海面上如同白昼一般明亮,担任观察任务的四零六艇见势不妙,立刻收起潜望镜急速下沉。
铺天倒海般的深水炸弹被日本水兵抛向大海,这次出航让这些日本水兵愤怒不已,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人猛炸了一阵,好容易躲避完空袭却得知被掩护运兵船队全部都被潜艇击沉,这种耻辱让他们无法忍受,看了在水面上漂浮的陆军官兵和正在缓缓沉入海底的船骸,他们对水底的那些潜艇简直恨之入骨。此时本来军舰如果如果要保存战斗力的话,就是立刻高速向第二舰队靠拢,有了第二舰队的航空母舰上战斗机的支援,就不用在这样担惊受怕了。
可是运兵船被击毁了,海面上还有大量的伤兵,日本军队也有一个优良传统,他们不会像中国各派的武装一样随意的抛弃自己的战友,他们这一救助也彻底葬送了这支舰队,那些被救助起来的士兵也和这些战舰一同沉入了海底。那些已经被愤怒蒙蔽了眼睛的日本海军官兵,丝毫不顾及很可能重新返回的轰炸机,加大范围开始了对潜艇的搜索,他们看了那些被救护上来受伤的士兵,心中更渴望击沉这些海底的幽灵。
“那智号”重巡洋舰在照明弹的帮助下发现了露出水面的潜望镜,高速扑过去,可惜潜艇已经下沉,“那智号”重巡洋舰和其余的驱逐舰一起在这个范围不断的扔下了深水炸弹。四零六反应相当的灵敏,逃脱了被击沉的命运,可是也受了不轻的伤,推进器受损。李光西沉着的指挥军舰关闭推进器,开始下沉,躲避着四处落下的炸弹,当下潜到最潜艇能承受的最大下潜深度的时候,还未到达海底,而外壳已经有些变形,如果再潜下去潜艇很可能要完蛋了。
李光西拿开帽子,咬牙毅然下令,“上浮!准备水面发射鱼雷。”当潜望镜伸出水面的时候,李光西吓了一跳,潜艇正处于几艘驱逐舰中间,前方正有一艘驱逐舰,千载难逢的良机,李光西拉来了制服上面的扣子,“一、三、四、六都有,发射!”就听见几声闷响,几枚鱼雷奔向最前面的那艘驱逐舰而去,在如此短的距离内,三枚鱼雷撞上了驱逐舰,瞬间就将驱逐舰撕开了两个大口子,并引起了剧烈的爆炸。
李光西去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观察自己的战果到底如何,附近的驱逐舰上火光闪动,一排炮弹呼啸打了过来,李光西立刻下令军舰下沉,“那智号”重巡洋舰逮住了这个机会咬住不放,将速度开到了最大,以三十四节的高速紧紧的咬住四零六潜艇不放,沿路不断的抛下深水炸弹。李光西指挥四零六艇疯狂的以S机动来规避追赶而来的重巡洋舰。
关键时候另一艘下潜的潜艇也浮了起来,向“那智号”重巡洋舰发射了数枚鱼雷,虽在“那智号”重巡洋舰的机动规避下无功而返,却也制止了它的继续追击。这个时候那些负责救护伤员的驱逐舰也成为其余潜艇的猎杀目标,转眼间就有两艘受伤的驱逐舰被击中,原本它们已经被轰炸机上的鱼雷击中,不是很严重,但还是对船体造成了很大损害,接连又中弹对于防护较差的驱逐舰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