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武松与曹植相处越久越觉得曹植虽然年纪尚轻又不会武艺,却性格豪迈洒脱颇有英雄之气,而且曹植文采出众才思敏捷,每每说起天下大事总有惊人之语,见解观点独树一帜,使武松深感钦佩。曹植也甚喜武松为人,视武松如兄长,食则同桌,行则并肩,礼数周全殷勤有加,凡事无论巨细皆与武松商议。
转眼一月时光即逝,武松时时思念甄洛,胸中相思之火愈发炽烈,烧得武松引日成岁心神不定。武松也曾向曹植问起曹丕、甄洛之事,每当此时曹植便若有所思不愿多讲。武松看得明白,知曹植、曹丕尽管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关系不睦,各中详情武松晓得曹植有难言之隐也无法深问。
一日曹植、武松坐在堂上闲聊,有下人禀报二公子曹丕差人送来书信一封。曹植打开书信看罢脸色不善,半晌无语。武松在旁见状问道:“兄弟,信上写的什么?”
曹植将信放在桌上,说道:“二公子曹丕昨日从许昌回来,今日晚上约吾去邺城府衙饮酒,说有要事商议。”
武松笑道:“俺当是何大事,原来是请兄弟去喝酒。”
曹植沉声说道:“哥哥不知,吾与曹丕虽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却自幼不喜对方关系不佳。”曹植说完顿了顿,接着说道:“当今汉室衰微,气数已尽。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此后必有新主出现改朝换代。家父曹操雄才大略,麾下精兵强将如云,然年岁渐高,百年后何人继承家父毕生心血?吾大哥曹昂生性敦良文武全才,又是嫡出长子本是最佳人选,不料为救家父命丧宛城。大哥死后曹丕对吾忌讳莫深,视吾为眼中钉肉中刺,近年来其广招豪杰扩充势力,家父帐下文臣武将已有大半成了他的座上宾。吾本无意与之相争处处忍让,只求兄弟和睦莫生出事来,可其仍对吾不放心,总是为难与吾。”曹植说完仰天长叹。
武松听罢,心道:兄弟是至亲,血脉相通,唯帝王家的兄弟生来即是敌人。曹植又说道:“家父命吾与曹丕共同督造铜雀台,然自下而上俱是其安插的亲信。这些人横征暴敛克扣工饷,铜雀台倒成了他们发财的门路,弄得恶声载道民怨沸腾。吾本想将此事禀报家父,但怕使人误以为吾有私心陷害兄长,招人口舌,所以一直未言。曹丕为堵吾口,屡次送吾金银珠宝皆被吾拒,今晚相邀定非好事。”
武松说道:“既然兄弟不愿去便不去,哪里不能喝酒,何苦去他那里受罪。”
曹植想了想说道:“可若不去驳了面子,其定会更加怨恨,真是让人好生为难。”
武松笑道:“兄弟平日做事洒脱不羁,怎么今日却婆婆妈妈起来。”
曹植闻言也笑道:“哥哥说的是,吾做人做事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有何惧哉!今晚倒要去痛饮一番。”
武松说道:“俺也跟兄弟同去。”
曹植说道:“如此最好,烦劳哥哥。”
半日无话,到了时间,武松背负双刀同曹植带了两名仆役赶赴邺城府衙。府衙前早有人
等候多时,见曹植到来忙上前相迎。曹植、武松穿亭过廊随人来至一座二层小楼下。小楼不大环境甚是幽静,只听“吱嘎”一声房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人高声说道:“三弟可好,想杀为兄了。”
武松闻声上下打量,看此人十八九岁年纪,身高八尺,略瘦微驼,细眼窄鼻,嘴角上翘,目有邪光。武松心道:原来曹丕是这副模样。
曹植上前识礼,说道:“多谢二哥挂怀,曹植特来叨扰。”曹丕哈哈大笑,拉着曹植的手走进屋内。室内已备下一桌酒席,龙肝凤髓,珍馐遍布。二人分宾主坐下,武松在曹植身旁站定举目四下一望,见曹丕身后不远处也侍立一人。这人身高八尺,细腰乍背,脸似锅底,眼射寒光,颌下一部虬髯。武松一惊,只觉此人虽未发一言,却如一把出鞘的钢刀般杀气逼人,和此人双目一对,后背便生出阵阵冷意。
曹丕说道:“三弟,这些日子吾有要事回许昌去办,铜雀台的工期可还顺利?”
曹植说道:“吾也多日未去铜雀台,想有二哥府上的王总管在那里总领一切事物,料也无妨。”
曹丕知曹植话中有话,笑道:“三弟说哪里话,王总管只是一个奴才能懂得什么,凡事还须三弟多费心。”说完举杯与曹植饮了一杯。
曹丕说道:“三弟若不愿去铜雀台也好,那里日晒雨淋只怕三弟的身子弱,受不得罪。方巧吾从许昌带来几件物事送于三弟,三弟闲着无事倒可解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