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诱惑。通过观察人们对商品价格与质量的态度以及购物选择,可以分析出他们潜意识中最微妙的原则。若兰在论文中断言:热衷购物是心理健康的一大表现,而在众多商品中准确挑选出性价比最高者,绝对不是坏人。因这结论,她的论文被DOWN了无数次,导师建议她删掉这句典型的妇女式小聪明的论断,不然就不让她毕业,若兰被迫从命又心有不甘,便用中文将原话添加在备注里,欺负那个法国老顽固看不懂。论文过关后她心中暗爽,仿佛获得了一次秘密的胜利
安静买了睡衣、洗化用品和两大包卫生巾,她有痛经的毛病,潮信便如薄情郎的行踪,指不定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若兰茅塞顿开,认为这是造成她脾气古怪喜怒无常的祸首,仿佛经期是达摩克斯之剑,区别在于后者悬在头上,别人看得见自己看不见,只能干着急,后者藏在身下,有苦说不出。
为了进一步实践超市心理学,若兰特意带她去书店和食品区。安静偏爱幻想文学,对零食则毫无兴趣。若兰因此迁怒于她,满怀恶意的想:十二岁的小姑娘居然不吃零食,将来指不定犯下谋杀亲夫的罪行。由此加倍欣赏灵素的好,十**岁的人了天天零食不离嘴。
她倒不去分析自己的阴暗心理,烹制糖果和小点心是她的拿手绝活,安静既无兴趣,自然不会欣赏。好比穿上婚纱兴冲冲的跑去教堂却被突然告知新娘不是你,恼羞成怒之余难免恶从胆边生,很应该祭出另一项拿手绝活,大讲特讲黄色笑话出出闷气。
安静买了两幅扑克牌。若兰暗暗点头,扑克牌有两种玩法,第一种是牌戏,有输赢、竞争和赌博心理,牌戏少不了朋友作陪,进而发展出俱乐部活动,经常参加牌局的人不会孤独。第二种是占卜,独自将纸牌排列组合,根据牌面望文生义,纯粹是想像力的无聊发泄。
然而出乎预料,安静的玩法不属于任何一种。
回家之后,她在墙上挂起一张报纸作为靶子,站在对面的墙角朝纸靶投掷纸牌,好像在发射飞镖。看过香港电影《赌神》的人想必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安静显然对现状缺乏安全感,频繁的将纸牌当作飞镖投掷,说明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柔弱,倘若精神失控,她会变得像野兽一般富有攻击性。其次,她的脑子里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哪怕训练再刻苦,手法再精妙,纸牌也不能当作飞镖使,作为一个智力正常的少女,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投掷纸牌,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游戏。超市里不乏比纸牌更有趣的玩具,为什么单单选择这种枯燥而且耗费体力的游戏?若兰认为,安静内心深处渴望获得超越凡人的破坏力。
当社会生活把人们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憧憬榨干之前,每一位少年的心里都有不止一个理想化的模版——幻想中自己所能达到的完美形象。这形象或者美貌绝伦,或者拥有超人的力量,或者聪明绝顶(主要体现为学业成功),或者家财万贯,或者情场得意,或者兼而有之。当然也包括最基本的生理欲望,比如若兰大学时参与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七十六点四五的准成年男子(15~17岁)在潜意识里不止一次的幻想自己拥有巨大的**。若兰没有针对女性群体作类似的调查,但根据社会性对偶原理,幻想一觉醒来胸部暴增至36D的少女恐怕也不再少数。
具体到安静身上,从纸牌游戏中可以窥见她属于那种耽于幻想,隐忍沉默的类型。她能忍受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不愿意打扰别人,甚至不愿意别人感受到她的存在,纸牌倘若作为一种兵器,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显眼、随处可见。她对现状不满,渴望挣脱控制(若兰承认,医院对她而言也属于困境的一部分),但是性格障碍和低下的情商使她无法通过语言和行动上的有效沟通来摆脱困境,留给她的选择只有忍耐,任人摆布,同时寄希望于幻想中的力量:假如有一天能把纸牌练成杀人的飞镖,就可以抹掉那些讨厌的面孔了吧……
显而易见的抑郁症加上尚未发作的狂躁症,安静的心理状况着实不容乐观。若兰不觉得自己的诊断是小题大做。一个坚持每天花两个小时练习投掷纸牌的女孩子有多危险?当她认为有必要使用更有效的武器发泄愤懑时,敲碎人的头颅对她而言和射穿报纸是一回事。
若兰越想越担心,决定找机会给安静做一次系统的精神分析,搞清楚她小小的心灵中到底压抑了多少挥之不去的烦恼。
(第六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