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兰静没问,十三阿哥当天晚上还是说出了自己这次会提前回来的原因,因为他现在还处于斋戒期内,自然是不能参与行围,再加上又惦着他身上的伤可能尚未完全康复,故而在祭完陵之后,康熙就让他先行回来了。这个原因很正当,也很符合常理,但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又或者是不是只是单纯为了如此,兰静却是不能完全认定的,因为在过了几天康熙回銮之后,又接连下了两道引发了众人议论纷纷的旨意。
一是康熙将十三阿哥的小妹妹,也就是欣然公主,指婚给了一个汉人,当然这个汉人不是一般的汉人,而是孔子的后代,是衍圣公一支的直系。
但再不是一般的汉人,也是汉人,没想到皇上一直说着满汉一体,说到后来,居然连满汉不通婚的习俗也打破了。其实所谓的“满汉不通婚”,严格说来应该是“旗民不通婚”,早几个月的时候,和硕悫靖公主,也就是夹在十三阿哥两个亲妹妹中间的九公主,被指婚的额附孙承运就是个汉人,但因为他同时也是个旗人,是在平定吴三桂时立下大功的提督孙思克的儿子,隶属于汉军正白旗,也就没引起大家什么反响。
可是现在十公主要嫁的却不是汉军旗,而是再地道也不过的汉民,是孔子的后代,这个身份摆在那里就注定了,即使皇上开恩抬旗,人家也是不可能同意的,当然康熙也是不会下这个旨就是了,否则就不是为了天下安定,而是在制造纷乱了。
虽然十公主与孔家的联姻,引起了朝臣上下诸多的反响,但其实皇家的公主以前也不是没有和汉人通婚的,例如康熙的妹妹建宁公主,但那是为了安抚三藩,当然康熙对十公主与孔家联姻的说法是,为了满汉一体、天下安定。但这宗个满汉联姻之间却是存在着绝大的不同,建宁公主嫁的是谁啊,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吴三桂是谁啊,那是明朝的叛将,先投了李自成,后又投了大清,被封为平西王还不知足,又作乱三藩,最终被康熙平定,而建宁公主的额附吴应熊以及儿子吴世霖也因此均皆被诛。
可是十公主就不同了,相对于建宁公主的悲惨婚姻来说,她可是要幸运得多的多的多,她被指婚的对象虽然是汉人,却是汉人和读书人都要仰望的孔家,不论世道如何变化,人家总是世代相袭的衍圣公,说句那什么的话,就是现今的皇朝倒了,估计人家基本上也还是照样的,能嫁到这样保靠而安稳的人家去,是但凡有女儿的人家都要向往的。但等到皇上也看好了这样的人家,要将公主嫁过去的时候,大家就不是看得很开了。
对于满人来说,将公主嫁给孔家,就意味着“旗民不通婚”的习俗从此以后就有极大的可能会被打破了,当然除非是在皇帝指婚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可以自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在这儿,而是在于这样一来,旗人本来相对于民的高高在上的优势,只怕就会因此而被无形的降低了。
满人对此不愿意,汉人也未见得高兴,虽然现在是满人得了天下,但汉人骨子里的一些东西,还是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是有些瞧不起满人的,觉得他们是蛮夷,觉得他们在礼教方面很是欠缺,而孔家,则是在他们心目中占有极重份量、极高地位的,对于当今皇上对其也要礼遇有加的态度,他们在心理上也是很有些得意的,可是当皇上礼遇到要将公主嫁过去的时候,他们就觉得好象不是那个意思了。
对于这些反对的声音,康熙是一概不予以理会,虽说天子无家事,但他也不愿意臣子们对自己女儿的婚姻指手画脚的。想想自己的女儿虽然不少,但多是指到蒙古去的,那个时候你们不劝,早先建宁公主也嫁过汉人的事儿,你们又不讲,合着朕的女儿就只能嫁的苦,不能嫁的好吗?当然康熙这个话是没有当着朝臣明着说出来的,可是却也把意思和自己的不满通过一些隐秘的方式泄露了出去,于是那一片反对的声浪立时就平息了许多,毕竟天子之怒不是什么人都能担得起的。
兰静从康熙下旨的一开始就没担心过,既然他已经下了旨,那么这个事儿就肯定已经是定局了,只是嫁个公主而已,又不是让朝臣推选太子,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出现“君有戏言”这样的情况的。相较之下,兰静倒是对康熙的另一道旨意更为关注些,在孝庄文皇后的忌辰即将到来之时,康熙不只是出于何种原因,只指派了四阿哥一个人独自前往暂安奉殿祭拜。
PS:
感谢“雪儿飘飘成书迷”投出的粉红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