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城豪门争夺家产这种喜闻乐见的新闻很快就上了头条,经常抄袭转载城里报纸的南门日报紧跟潮流,连篇累牍的报道。
金乐自然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很确定跟自己和田二少签的那份协议有关,至于过程怎么运作的,他就猜不到了。
这件事闹得很大,田二少三天两头上报纸,态度强硬,表示不接受和解,他只相信法律能给他公道。
因为闹得大,所以银光城法庭特事特办,三天后就公开开庭。
双方都有华丽的律师团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结果自然是田二少打赢了,他这个姓氏就注定他生下来就有一笔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等着他,无非是分多分少的问题。最终法庭没有完全支持田二少要求将星星农业一分为二的要求,而是仲裁根据家产评估,给予了田二少三分之一的财产份额。
田家表示不上诉,会请最专业的评估机构对田家的产业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彻底切割。
当天结果就出来了,有报纸说田二少分到了100万金的家产,但消息来源不明。
金乐看到这个数字不由咋舌,不愧是豪门啊,100万金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地球上的100亿。分家能分100亿,不是豪门还能是什么。
一想到农场被自己盘活后,他的家产其实比田家还多,不由豪情涌上来。
“我虽然没有家族,但我就是豪门!”
“咦?怎么想起了地球上某个自称豪门的冰冰姐。哎,再大的豪门也不能偷税漏税啊!”
一想到冰冰姐,不由想起看过她的那些艺术片,那种白,长,丰盈,让人食指大动。就更感叹她不该偷税漏税自毁前程,她毁的何止是她自己的前程,那是无数宅男的福利啊。
金乐随后又联想到他这个豪门交税的问题,目前没人敢向他征税,当然也是交的。街区的税制非常简单,只有两种,住税和商税。住税是对地产征收的税款,非常低廉,以老街区宅邸为标准,一户1年1金。那些专门出租的宅子每户房屋五六十间,平摊下来真没多少。如此算来,许恒达家占了大便宜,因为他家做租屋生意,却没有按照商税纳税。当然如果按照商税来收,最后的成本还是压在了租客头上。所以低廉的住税其实是照顾低收入群体。
商税要高很多,不针对营业额,而是针对利润征税,传统的十一税,赚十块缴一块,可谓低廉。
低廉的税收,对应的是简陋的公共服务,街区几乎只提供安全服务,税收基本上是用来给巡逻队、战斗队开工资了。代表法律服务的百人团是不领工资的,他们是一群巨富,不差这点钱。至于供水这样的公共服务,工务所是收水费的,这笔水费不但能满足工务所几百个技术人员的工资,还能拿出来维修道路。
除了这些,其他就没有了。什么学校,医院,邮政统统没有。学校靠的是一些助学富人的捐款,医院由私人小诊所和药铺替代,邮局只能托熟人捎信。
低廉的税收其实并不利于穷人,尤其是这种统一税制,其实是最有利于富人的。表面上看穷人交税少了,实际上财富在马太效应下会越来越聚集。就好像地球上那些最发达,最富裕,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往往也是税收最重的国家,有的国家,个人收入的一半都要拿去纳税。政府有了钱,然后才有能力向穷人转移支付,整个社会才更平均。另外富国往往也会施行累进税制,越有钱的税率越高,最穷的人可能免税,最富的人可能会将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缴税。
金乐不追求更改街区的税制,这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又不是镇长,纯粹是胡思乱想。
金乐不打算让农场免税,所以他打算将建立在无人地带的农场,纳入街区管理。农场的利润将来肯定是从银光城赚来的,缴税会大大增加街区的财政收入,能做更多的事情,至少应该建立更多学校,为所有人提供最基本的教育机会,其中包括窝棚区的住户。
之所以愿意缴税,不纯粹是因为有钱后良心见长的关系,还因为这农场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他占得份额足够他吃八辈子,但钱不会嫌多,问题是现在城里的财阀也要分一杯羹,他就有点不乐意,与其给财阀提供免税的优惠政策,不如让农场缴税,惠及城外所有人,肉烂在锅里,肥水不流外人田,比拿城外的廉价资源补贴银光城的财阀让他舒服的多。
这事得等到一切落停之后,得解决了农场问题,得还了百人团的贷款之后。
农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