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年6月29日
下午。
京师,禁城。
“曹公公,您慢点吧,老夫这么大年纪了,腿脚可不如公公这么强健。”
李少荃今年已经72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重孙都可以满地爬的岁数,在朝臣中也算德高望重。
何况他已经是内阁次辅大臣,位高权重,完全可以不用在乎皇帝身边最受宠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公公的不断催促,双手扶着腰带,一边说着风凉话一边慢悠悠的朝养心殿走去。
“哎呦,李大人哪,您可体谅一下咱家吧,皇上听到北洋捷报,喜得午膳都顾不得用,一定要诸位大人奏对,咱家实在是没办法啊!”
李少荃却笑而不语,完全无视一帮急的满头大汗的太监,依旧不紧不慢的走着——大明的太监,所有权势完全依赖皇权,平时敬一点也就罢了,现在北洋舰队辉煌大捷,正式李少荃最得意的档口,他就忍不住想要拿乔。
人生得意须尽欢吗。
自己这年纪,下一回估计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走进养心殿,光兴皇帝和战时大本营的主要重臣们都已经到了。
“陛下……。”
李少荃正要行礼,光兴却已经急不可耐的问道:
“李爱卿,北洋的电报上说的可是真的?”
他是真的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证实了,要不然也不会在这种早朝早已过去的时候再把重臣们全都找来。
“是真的,刘步蟾以少胜多取得黄海大捷,击沉敌舰17艘,俘虏2艘,俘虏的‘大和’号已经暂且编入北洋,‘桥立’号因为受创颇重,已经拖往旅顺大坞修理,刘步蟾估计半个月内就能修理到可以参战的地步,因而请调马尾海大以及专科海校的高年级学生填充两艘战利舰。”
“好!好啊!”
光兴皇帝终于长舒一口气。
此时的大明尚未完全脱离封建习气,军中虚报战功的风气很重,这次海战又没有外国军舰在场观战印证战果,因而光兴皇帝听说北洋以16舰击败27舰(这也是李少荃话中所谓以少胜多的由来,以少胜多,不是以弱胜强),击沉17舰的捷报之后,第一个想法是: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水分?
好在李少荃老成持重,他说的话还是可信的,何况还有两艘俘虏船作为旁证呢。
能逮到一艘三景舰,这至少说明东瀛海军主力确实已经不存在了。
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大明如今的帅臣,包括海军相关的李少荃、丁汝昌,以及陆军相关的左季高、冯子材,都异口同声的告诉光兴皇帝:这场战争,最重要的是海战的胜负。
东瀛是一个岛国,他们在高丽作战,一切兵员物资都需要海运。
其实大明也没太大差别,因为高丽北方道路建设是在是个大悲剧,陆军拖着大炮从陆路进入高丽,抵达前线,路上少说需要走三个月,这还是高丽郡王能够提供军粮,而且不能带太大的炮,太多的炮弹的前提下。
所以,在那个倒霉地方开战,方便快捷的海运就显得格外至关重要,若是大明海军能摧毁东瀛海军并切断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