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心的婆娘,能在他去世之后如此对待外孙女一家,怪他生前的时候,只是一味的逃避了,并没有去多加教导。
是了,儿子们小时候,他不是没有用心的去教导过,都是自己的孩子,管他男孩女孩呢,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疼的。
可是打小在同样的教育之下长大,可孩子们的性格,却是天差地别。
大儿子是最混的那一个,不管教他什么他都学不进去,软的硬的,皆是不吃,油盐不进,除了玩儿,在别的事情上,从来不上心。
他真是有那种深深的挫败感,觉得自己这个爹当的真是离谱极了。
后来有了老二,他又重拾了一点信心。
老二比他那个哥哥强,不用多加耐心的去教导,什么东西他一学就会,一点就通。
在读书方面也是很有天赋,那个时候自己对待这个二儿子,真是下了血本去教导。
只可惜这个孩子只读圣贤书,关于自己的老本行,那些医疗知识,他是通通学不进去,看一眼都觉得烦。
没办法,术业有专攻嘛,孩子读圣贤书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后来才发现,这孩子读的是圣贤书,可人却不是圣贤人。
刻在骨子里的自私凉薄是改变不了的,不管做什么事,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终于,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儿。
女儿好,女儿妙,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
他不重男轻女,也不重女轻男,三个孩子都是一样对待。
可唯独在他正常的教导下,长成根正苗红好孩子的,是自己的小女儿。
那时候的家里,就已经纷争不断了。
那时候的家里,大儿子闹着娶妻要盖新房,二儿子闹着读书需要更多的钱,不让自己给大儿子盖房。
两个儿子再加上自己的婆娘,因为一点钱的事,闹得不可开交。
明明家里从来不短了缺了他们的,自己是大夫,也不是地主,能保证他们吃喝不愁,却不能保证他们随意挥霍。
于是在那几个孩子还有婆娘揭露本恶之时,他果断的做了个决定。
分家吧。
都给老子滚出去吧。
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
他只要女儿,这些糟心的事儿都离他远远的吧!
作为一家之主,他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
不过就算分了家,他也没有亏待了分出去的那娘仨。
给他们分房分地分家产,他们就算放出去了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只要他们肯自己动手找个活计养活自己的话,总不至于坐吃山空。
可他们偏偏不。
他们不知足。
有自己坐镇的时候还好一些,能护得住这些孩子们。
可自从去世,就什么都完了。
比如给外孙女一家的大宅子被霸占了,所有田地被霸占了,就连自己的这个外孙女,在养着三个孩子的同时,竟然还要挣钱上交给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只为了他能少过去打骂,能让他们娘仨喘口气儿。
混账啊,这简直就是混账!
这个赵家大院唯一清醒的人,竟然就只有自己的这个二孙子赵二柱了?
而且自己最后一次来到人间,也是他能看得到自己。
看来交代后事,还是得靠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