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十一页,我读一句,你们跟着读一句,教完一段,再给你们把每一句的意思讲解一下。”
“融四岁,能让梨。”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
“融四岁,能让梨。”学生们跟着念,声音齐整。
“弟子长,宜先知。”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
“弟子长,宜先知。”学生们跟着念,声音齐整。
“首孝悌,次见闻。”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
“首孝悌,次见闻。”学生们念道,声音齐整。
“知某数,识某文,”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
“知某数,识某文。”学生们念道,声音齐整。
“一而十,十而百。”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
“一而十,十而百。”学生们念道,声音齐整。
“百而千,千而万。”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
“百而千,千而万。”学生们念道,声音齐整。
。。。。。。
“三纲者,君臣义。”孙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
“三纲者,君臣义。”学生们念道,声音齐整。
“同学们,今天领读就到这里。下面我们把今天学的内容,大致讲解一下。先说第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这是一个典故。那位同学能给大家把这个典故给大家说一下。没有?那我就点将了。”孙老师把目光投到郑阜南的身上:“郑阜南,你能不能把这个典故给同学们说一下?”
“老师,可以。”郑阜南一点也不怯场,落落大方地站起来:“融让梨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让梨说明一个道理,尊老爱幼是做人应有的美德,凡事要懂得谦让和分享。”
郑阜南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掌声。
“郑阜南说得好,同学们要向她学习!”孙老师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学问,学问,就是要多学多问!据我所知,郑阜南同学就是这样学习的!”
这时,有一个同学火冒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