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多山地,就算是官道也是修建在山间岭隙之内,常年笼罩在瘴气的山林鲜有人际,就算是往来的商队也是经常组队前行,没人敢冒险在山路上行商,稍不留心,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常年行走山路的都知道找当地的郎中、老人讨要秘方,减少瘴气的危害。
山林之内多"英豪",这是实话,不过"英豪"也有生活艰辛的,所有就借着往来商贩必经的山路挂起了"劫富济贫"的旗号。这年头,山林中的居民那个手里没有几把家伙,往来的的行商也知道聚集成伙,雇些镖头,所以"英豪"们很多时候都吃不饱,有聪明的就顺应时势,和官府拉起了关系,借着官帽子,架起了税卡,从往来的行商那里收些厘金捐税。
因为日子过得困难,英豪们行事也有违法的时候,所以上下之间照应就少不了了,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各种辈分和团体。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汉人,所以在异族的统治之下,就诞生了民族主义思潮,只是太多人都是底层出身,没有读过几天书,面对官员们是就有种自卑感,他们就产生了一种欺下奉上的行事作风。一遍想着排满兴汉,一遍又凌辱下层居民,讨好朝廷官吏,这些人到了现在就多了个模棱两可的名字——会党。
革命党人把他们当做革命的主力,朝廷把他们当做扰乱治安的乱民,官员们把他们当做钱罐子和刀子。于是,他们成了在社会中下层叱咤风云的人物,有了各种名号,像混江龙、闹天鼠。
会党众人讲究义气为重,极重上下尊卑,所以革命党人在联络同志时,就直接找那些会党大佬,只要拿出银子,就能掀起一场震惊全国的起义,当然他们把银子叫做经费。纵观同盟会的历史,就是筹款起义,再筹款起义,于是一场场以会党为主力,或者是会党担任重要角色的起义掀起了,可是会党终究是会党,一群空有勇气,缺乏大局观和严密组织的江湖儿女,他们的付出得到的就是尸横遍野的失败,也许受益的只是那些大佬。
失败的次数多了,渐渐的革命党人发现会党缺乏纪律约束,往往一哄而上,继而一哄而散。而会党大佬们也发现了革命党宣扬的起义次次都失败,回报率太低。革命党人鉴于会党的毛病重新审视,发现了更好的煽动目标,热血而富有激情的新军;而会党则是学会了缩起头来观察时势,知道什么时候该顺势而为,什么时候该当乌龟。
武昌起义的号角吹起的时候,会党出于谨慎并没有大肆动作,可是当他们发现朝廷的举动如此迟缓的时候,察觉到机会来了,各地的大佬们在能说会辩的革命党人的游说下,开始四处联络,燃烧激情。当他们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省份独立的时候,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成了一省都督和高级长官,会党大佬疯了,开始纠结自己的猴子猴孙准备大干一场。
这不,广西的会党就准备和一支来路不明的军队干上一架。
"我的副旅长,你看这伙土匪是想干嘛?他们没看到我们比他们人多嘛?"从郁林出发一天多,张定国终于临近了柳州,却碰上这么一个二愣子,挡在了自己前面,多少有些郁闷。
熊略是广东梅县人,曾在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结果碰到了广州新军起义,他和许多同学都被解散了。当时革命党在张鸣歧的打压下,革命陷入低潮,熊略就被孙复忽悠着到了高州,三年下来,当年的热血青年早变成了遵守纪律的正经军人。因为军中缺少军官,熊略靠着个人本领,成为了当年同窗中少有的幸运儿,二十来岁就混成了中校副旅长。
擦去脑门的汗水,熊略看了一眼沾满泥泞的军服,虽然还算严整,可是却怎么看都像乞丐,自我要求严谨的自己都难逃乞丐模样,那些士兵们就更是不堪了,沾染着马粪味的衣服,疲惫不堪的队形,实在是难以让人相信这是一支军队。
"旅长,怕是他们把我们当做乞丐了吧?"拨去张定国额头上的一块泥巴,熊略自嘲的说。
张定国回头一望,发现自己部下数千人蔓延在山道上,没有几个身上还干净的了。就算自称是山地骄子的黎族人,这个时候也少不了沾上了泥水。看着有气无力的手下,张定国也知道该休息了。连续近三十个小时的行军,只休整过两个小时,这对全副武装的士兵来说,却是有些疲惫了。
"唉,现在的士兵比起我们的当初可是差远了,当年我们拉练的时候,奔行千里,只用了一个星期,也没见这么疲惫过。"张定国故作叹息的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