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在观望中,我不知道玄德公的仁义是否出自真心,但我觉得他当时应诏亲征袁术却是错的。若无此败,也不会失徐州,坐看曹公坐大!他手下有陈元龙、华子鱼此等大才,按说不应该犯此等错误才对。或许,玄德公乃故意为之?那他仁义慈善的外表下倒底隐藏了多少心机?”诸葛亮说道。
“那就说说长公子吧?”崔钧又提议。
“深不可测!”石韬。
“文武双全!志存高远!”孟建。
“子玮兄长……”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约把他拉入了刘琦远亲的行列。理智上来说他还是有点意见的,只是不好说出口。
“呵呵,今日就我等好友四人,诸葛小友有话但说无妨!”崔钧道。
“其实除了抑制我士族之人,我找不出他的缺点。但又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诸葛亮道。
四人同时陷入沉默。
“哎!怎么不说了?我这听得正精彩呢!”一个声音从竹林深处传来。
“元直兄?”
“元直?”
“元直!”
“元直……”
“哈哈……果然是老友,还能记得我的声音!”一阵爽朗的笑声,徐庶从竹林深处转出。
“好你个徐元直,多日不见,还记得我等老友啊?还以为你一出仕,便将我等忘却了。”石韬笑骂道。
“怎么会?诸位与我共渡那许多开怀时日,庶怎敢忘却?这不特意来导诸位了?”徐庶道。
“元直,你怎么回来了?该不是长公子见你不勤奋,将你赶回来了吧?”孟建调侃道。
“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这里面还夹杂了许多再见老友的开心。
“别开玩笑了,长公子八岁游学,十岁戍边,十五岁为太守,十七岁为并州刺史,十九岁任并州牧,二十二岁加骠骑将军……手下贤臣猛将哪一个不是他亲自挑来,哪一个又曾不得重用?可以说识人之明和知人善用上,普天之下何人能及?元直不世之才,长公子不可能会不知道的。更不可能不重用!元直,说吧,回来有何公干?”还是崔钧更老成一些。
他说的事实,众人都点头认可。这一点上连骄傲如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刘琦的人生轨迹确实是每一个儿郎的楷模!
强如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也认为庞统之才不在他之下。刘琦手中的荀彧、郭嘉,曹操手中的荀攸,孙策手中的周瑜,刘备手中的陈登等都是他认可的大才,但他有信心赶超他们。
而刘琦,在他心中就如同一个传说。那个永远无法超越的传说。
不仅仅是尊崇,骄傲的诸葛亮甚至有些许嫉妒。
“呵呵,我此次回来是奉我主之命,特意回来请各位到长安出仕,为重振汉室雄风添砖加瓦的!”徐庶笑道。
“瞎说,长公子拼下那么大的基业,哪里还有空管我等山野村夫?”石韬道。
“就是,如果说诸葛亮名声在外,长公子知道还说得过去,我等粗鄙之人长公子如何识得?”孟建道。
“这不有我在嘛?哈哈……”徐庶笑道。
“好你个损友,我等隐于山野、与世无争,哪里惹到你这家伙了?你做你的官,出卖我等作甚?”崔钧作扑打徐庶之势。
“州平兄此言差矣!有道是‘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如今天子蒙羞,大汉垂危,诸位何不思君报国,却偏安于山野乎?”徐庶道。
这话占据了大义,众人听后一时难以反驳。
“元直此话代表长公子,还是个人之说?”崔钧想了想,认真地问道。
“当然是我家主公的意思了!庶何德何能,岂敢私请诸位大贤?”徐庶一本正经地答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