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一个读书论坛里,看到有人聚众讨论一个话题:“看得最累的一本书是哪一本?”话题后面,答案五花八门,有人戏言:“逻辑类书,基本不说人话。”还有人对一些世界名著表达“愤慨”言之凿凿地说:“如果你把尤利西斯读懂了,要么作者退出世界文坛,要么你是精神病!”芸芸书生对书籍之热衷、对阅读之趣解活泼泼地跃然纸上。
看这样的讨论,让人既失笑又共鸣,别处不说,只在我的床头,至今就安放着二十二条军规、尤利西斯这两部传说中的名著,大约一年之久了,也只看了数十页,为此,我曾接二连三地质疑自己的读书能力。
有时候看古诗里面动辄吟出一句“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就觉懊恼异常,好像那些闲情雅趣、过人才艺统统是小菜一碟,等闲间便成就了,真不晓得人家怎么就做到了。只知从小到大,自己每到一个新环境,每填一份新简历,诸多问题中,面对“业余爱好”这一项时,便觉难煞人哉,看这四字俨然扮出多才多艺、长袖善舞的清高样,让人不知如何亲近,每每这时,只得匆匆打出“好读书”的幌子,然后逃之夭夭。
如是,不能不对书籍存下一份爱,推而广之就觉得,无论是谁,心底都或多或少暗涌些人文情怀。想想看,学生时代自然离不了书本的教诲;工作的时候,更要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嗟叹;而后年龄增长,当佻达的生活渐渐要沉淀出几分顿悟时,看书里人生,汪洋似海。
好读书自然是让人高兴的事,不过说到过程,却也苦乐掺半,以我的感受,苦处之一就是“买书没有读书难、读书没有消化难”认识了一本好书,却不能领悟书中之妙,不免成了晦涩,而有时读过之后,转身就忘,更会让人对博文强记恨恨不已;苦处之二是学不能致用。读书之于素养才华,如滴水之于土壤,润物细无声,难怪怪才郑板桥也会说:“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尴尬之意不在话下;不过最苦之事,在我看来却是遭遇劣质盗版,记得有一次,买到一本书,外表好好的,不料翻开内文却沙石俱下、错字连篇,读来处处搁浅,时时齿冷,却并不舍得扔,只有叫苦不迭的份了。
好读书,不求甚解,往往被人推崇为读书的趣味所在,有句话说得好:世上名著太多,而读的人太少,标榜博读,却反倒浅了。这样说来,读书其实是件极私人化的事,因此读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兴之所致,让读书时间流淌出几分快乐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