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天引与遗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讲的故事都是关于那些不幸的人,他们遭到了别人的: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起来后就都忙着准备晚上要讲的故事。到了晚上,拉丽莎第一个讲起她的故事。

    故事之一

    生物学博士拉丽莎在这里为今晚的情爱故事定出了基调。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虽然不长,却道出了关于引诱与遗弃这类故事的关键。我说的正确与否由你们自己来评判。

    二人躺在林中草地上,他企图引诱她;她虽不情愿,却已招架不祝“可你爱我吗,凡亚?”

    “爱,爱。”

    “你要娶我?”

    “娶,娶。”

    “你不会弄出孩子来就抛弃我吧?”

    “不会,不会。”

    “你能买一套单元房?”

    “能,能。”

    “你给我买件毛皮大衣?”

    “买,买。”

    “你带我到旅游胜地去玩儿?”

    “去,去。”

    “你给我一把伞吧?”

    “哦。你要把伞干什么?”

    “没错儿,”吉娜说,下面该轮到她讲了。“就是这么回事儿。我本来也想讲一个这样的小笑话,可现在拉丽莎抢了先,我只好再讲个别的”

    故事之二

    流浪女吉娜又讲了一个和她的前一个故事类似的故事,都是关于军人的爱情昙花一现,露水夫妻难以信赖。不过,这里说的只是军人对姑娘的爱,并不包括他对祖国的爱,对共产党的爱,或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爱。因此,没有人能指责我们攻击谩骂苏维埃军队,因为背叛自己的新婚妻子与背叛自己的祖国是两码事——就象粉笔和乳酪那样大不相同。这是敖德萨人的俗语。

    我们村有个大闺女叫克拉芙卡。嗨哟,这可真是个人物儿。一群大兵跟在她屁股后头追她,可她却把自己管得严严实实。要是有人想占她什么便宜的话,她也不过让他们亲几口就完了。提起嫁妆来,她只有一件,那就是贞操。她爹是个醉鬼,娘又病病歪歪的,所以她就把贞操看得比天还重。为了不被人弄到手,每次看完电影她都不让人送她回家,而总是跟几个没人搭理的丑姑娘结伴回去。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一个老家在乌克兰的中士米克海尔看上她了,拿定主意要把她弄到手。他的诡计终于得逞了。他跟她讲自己在乌克兰还有母亲,老太太有漂亮的花园洋房,但她年纪越来越大,需要个儿媳妇做帮手克拉芙卡终于彻底上钩了。跳完了舞,她答应中士送她回家,只是留神不跟他钻小树林。可结果还是没斗过那家伙——他在她家的羽绒床上得了手。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向她正式求了婚。克拉芙卡喜滋滋的,她爹娘也乐颠颠的——自己的闺女要嫁到南方那个富地方,能不乐吗?老两口子又卖猪又宰羊,就差砸锅卖铁了。又借钱买了伏特加酒,把婚礼操办得挺象样。中士说他想回老家乌克兰办结婚登记手续,还说他不愿意用军人证件登记盖章,因为那个证件最后还得收回去;还是登在护照上保险。克拉芙卡自己也晓得在军人证上盖章没有什么好结果:他马上就得转业,这样连人带证就都落空了。

    婚礼之后,中士和他的小媳妇忙着打点行装,打算回老家。他买了一大堆皮箱,把所有能算做嫁妆的东西全拾掇起来。他在丈母娘家四处寻摸着,看看还有什么油水可捞。

    “妈妈,”他说“把这个和那个都给我们吧,年轻人成家立业用得着。”

    他连墙上挂的画像都摘了下来:“它代表父母二位大人对我们的祝福。”

    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打慢件托运走了。他和克拉芙卡买好了火车票,那可不是一般的硬座儿,那是带铺盖的包厢。小夫妻高兴地上路了,去过甜蜜的小日子。村里的姑娘们去送她时都羡慕死她了:“你可真不赖,大妹子。真够有本事的。”

    这话说得太早了点儿。过了几天,克拉芙卡的母亲接到一封电报:“母速寄钱并到米克海尔的部队查他家地址。我已在路上走失。”

    这老太太举着电报给村里人看时,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可他们还是很可怜这丫头,又帮忙从部队找到米克海尔家的地址。真不知克拉芙卡她娘是怎么弄到那笔钱的,婚礼早就把家里花得精光了。

    又过了一个月,收到了克拉芙卡的最后一封信。信上说她找到了米克海尔住的村子,几位好心人给她指他家。可进门后她看见一个年轻媳妇,怀里抱着个两岁的娃娃。克拉芙卡忍不住放声大哭,跟小媳妇讲起米克海尔如何把她骗了。等那女人明白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后,回头抄起一把耙子,把克拉芙卡赶出了院子。

    这就是我们村里的一个人怎样像你们说的那样被“引诱和遗弃”的。到现在谁也不知道她的下落。没准也和我一样下海了,被送去劳改。也可能死了,我说不准。

    该轮到娜塔莎讲了,她先提醒大家:“我要讲的故事跟吉娜刚讲的有些类似,但结尾不同,这是个幸福的结局。可是你们别忘了,朋友们,我这个故事中那位被引诱与遗弃的少女之所以后来过得不错,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发生也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故事之三

    女工程师娜塔莎的故事以婚礼而告终,原因很简单,天真与智慧必须相辅相成。

    我们设计室里有一位女制图员名叫斯维塔-帕拉蒙诺娃。这姑娘长得相当漂亮,就是太天真了,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比如,她真的相信“雀奶糖”是用麻雀的奶做成的。人们常常跟她开玩笑说:“小斯维托什卡,吃点麻雀奶吧。”

    一天,一位亚美尼亚来的小伙子借调到我们室。他开始追斯维塔,看来还颇有成效。他们俩在一起真是出色的一对儿。斯维塔又白又嫩,头发蓬松,还有长得像一朵蒲公英的小手;而他呢,英俊潇洒,一双黑眼睛炯炯有神,典型的高加索美男子。他追她时简直妒忌得发疯,无论对谁都虎视眈眈地瞪着人家。后来他对这个傻姑娘许下诺言,说他要回家把这消息告诉父母,好让他们为婚礼做准备,然后便扬长而去。可斯维塔已经怀孕了。她痴心地等着:拉费克说过他还回来的,所以她只要耐心地等他好了;他要告诉父母,还要准备婚礼,谁说得准这要用多长时间呢?

    结果,就在拉费克“准备婚礼”的时候,斯维塔平安地生下一个男孩。她身体刚刚恢复,就准备走。“别那么傻了。”

    我们说她:“你现在已经做母亲了,不能这么轻信,你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埃你能带着孩子去哪儿呢?”

    可她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要是他病倒了,或者出了什么事,那怎么办呢?”

    她连具体地址都不清楚就去了叶瑞宛。一个月后我们收到一张结婚照:斯维塔和拉费克笑容满面,就好象确实一直在准备婚礼一样。

    “这简直不可能。”我们这个部门的人都说“我们的斯维塔难道真的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傻?她究竟用了什么法子制住了那小子?”

    夏天我们这里有个组去亚美尼亚度假,大家决定去看看斯维塔。这才弄清事情的原委。斯维塔自己找到了拉费克的父母,抱着孩子来到他们家,打听拉费克在哪儿。他们说他被派到莫斯科工作了。

    “那么你是谁呢?”

    “我是他妻子,这就是小拉费克,他的儿子。很高兴见到二位老人,你们一定是爷爷奶奶吧。”

    老夫妻俩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可斯维塔毫不在意。

    “找到你们,我真高兴。拉费克出了什么事?他被派到那里这么久了吗?他没生病吧?他怎么没去接我们呢?”

    拉费克的母亲是位有心计的老太太。她抱起小孙孙,送进里屋,然后又让这位不请自到的儿媳妇吃了点东西,到了晚饭时才一点点地把详情套出来。她也知道了这姑娘的为人,就告诉了老伴。

    一个月后拉费克回来了,花园里摆好了桌子,宾朋满座,都期待着什么。

    “这是干什么,妈妈?是妹妹的婚礼吗?”

    “不,孩子,是你的。”

    正在这时老头儿从屋里出来,带着喜气洋洋的斯维塔迎了过去。那傻丫头扑上前抱住他喊道:“你病了,又出门办公事去了,怎么不写信告诉我呢,可把我急坏了。要是再不回来,我就会起疑心了。”

    听到这些话,老头儿对拉费克摆摆手指头,意思是说,你自己看看,你居然要骗这样的女孩子。

    所以斯维塔丝毫不知她曾被人引诱和遗弃过。真有福气。

    娜塔莎讲完就该瓦伦蒂娜了,大家都在背后叫她“党内大人物”她们有些担心地望着她:她会不会再来一通道德教育课?但是这次,她们的担心变成毫无根据的了。

    故事之四

    “大人物”瓦伦蒂娜讲的是一个关于出国定居的离奇故事。其实,所有关于从苏联出去的故事都十分离奇。

    你们知道吗,工人代表有时要处理一些难以预料的纠纷。

    例如,一个已婚,有了孩子的男人死了,忽然有个女的说她肚里的孩子是这个男人的,怎样才能证明这男人是孩子的父亲呢?这类事情并不常见,但要是碰上了,就是闹到法院也不好解决。因为这种事儿很难证明,连法官也束手无策。可有一次,一桩这类的案子很快便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一天,一个老太太找到我们处说:“我儿子死了,现在他们大学里有个哲学系的女学生要生孩子了,这孩子呢,是我儿子的。我们想让孙子用他爸爸的姓登记户口,这可以吗?”

    我们回答说可以,但如果他结过婚有妻子的话,那就需要这位寡妇来说明一下她丈夫确实曾对她不忠,和那个女的发生过关系,并且她还得同意这孩子在她丈夫的名下领取公家的补助。

    第二天来了一位青年妇女,她说:“是的,我知道那是我丈夫的孩子。我并不介意他和我自己的孩子姓一个姓。”

    我们那里的工作人员都对她这种宽宏大量的态度感到吃惊,但他们还是要找证人。证人们也找到了——与死者从前一起住合居单元的邻居。他们承认,在他妻子不在家时他曾把某某人带到家中,还在厨房里当着邻居们的面说过他要和妻子离婚,和她结婚。他们看见他给那女的钱,还有一次看见那女的带来一套餐具送给他——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共同享用钱财了。楼里看门的人也出来作证,证明死者确实曾去过某处拿着某物等等——结果我们只好按父子关系给孩子登记了。这时,孩子刚刚出生。

    手续都办好了,我们都为苏联人民的成熟与胸襟感到惊喜。你想,有人勾引了一个女子,又将她抛弃,可她生下他的孩子后用了他的姓,并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补助,而不是单亲家庭的那5卢布。这一切都要感谢她周围那些善良、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

    一个月后我们发现那位被“引诱与遗弃”的姑娘带着她那一大帮新认的亲戚移居到了以色列。原来这姑娘在临生孩子之前接到了出境签证,所以那些人才迫不及待地办好那些手续。她的孩子究竟是不是那个死者的我们无从得知,也许这永远是个谜。之后我们想惩办那个看门人和邻居们,理由是他们做伪证——只不过为了搞清真相,可他们都开始推卸责任。我们以后便牢记这个教训、时刻保持着警惕。

    瓦伦蒂娜几乎没有讲完便遭到佳丽娜的攻击,后者开始对瓦伦蒂娜产生了不信任感。

    “对不起,瓦伦蒂娜。”她大声说道“你有什么根据说那孩子不是死者的呢?”

    “当然有根据。我告诉你,他们全都滚到了以色列,销声匿迹了。”

    “那又何罪之有呢?”

    “看他们那副急不可待、拼命跟那位所谓被‘引诱与遗弃’的姑娘和婴儿套近乎的德性——你认为他们都诚实吗?”

    “可他们都想出去呀,总不能不办签证就买飞机票飞走吧。”

    “如果他们得到许可,那没有人能拦得住他们。”

    “那你的意思是以色列不许他们入境喽?”

    “这跟以色列有什么关系?我们可能为了国家的安全才不许他们出去的。”

    “太谢谢你了,瓦伦蒂娜,你给我们讲了一个绝妙无比的好故事,尽管是完全反对苏维埃的。”

    听到这句意想不到的评语,大家都笑了。但是没人想谈论政治,所以都等着下一位——阿尔宾娜开始讲她的故事。

    故事之五

    空姐儿阿尔宾娜讲了一个跟纳巴科夫所著的洛莉塔极其相似的苏联故事。

    一开始,阿尔宾娜就向持不同政见者的妻子佳丽娜靠过去,问道:“佳丽亚,你读过纳巴科夫的禁书洛莉塔吗?”

    “是的,我读过。可那不是禁书,在西方大量销售。作者也在那边住了好久了。”

    “嘿,那本书可真该禁。”

    “你是这么看的吗,阿尔宾娜?我很惊讶,你居然会因书里写的东西而感到羞涩不安,可这一切你在现实生活中都付诸实践了。”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能让我不安,真的。我说要禁这本书,因为里面写的都是骗人的,而不是因为描写了性。这本书,姑娘们,讲的是一个男的津津有味地描写他怎么杀死了一个姑娘的母亲使她不再妨碍他享受这姑娘,以及如何毁了这姑娘,最后还把她也杀了。”

    “阿尔宾娜,你说什么呀?主人公并没有杀害母亲或女儿。

    他出于嫉妒杀死了洛莉塔的情人,那母女俩是死于事故:一个被汽车轧死了,一个死于难产。”

    “那是他那么说,你就这么傻,信他说的。那家伙在日记里写道:他爱那个女人的女儿,他之所以跟那女人结婚,就是为了追她女儿。后来那女人看到了这本日记,说不定是那家伙故意丢在那儿给她看的呢。依我看哪,佳丽娜,那家伙是早就算计好了的。他还想淹死那女人呢,不过没有得逞。”

    “行,就算是这样。可洛莉塔呢?她不是死于难产吗?”

    “唉哟,佳丽娜,你怎么反应这么慢。我问你,你生孩子生了几个小时?”

    “我没注意。大约三、四个小时吧。怎么了?”

    “这不得了。要是有个男人在你10岁的时候就糟踏了你,把你弄得里面都变形了,你哪能这么快就把孩子生下来。他们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把我的小丫头拽出来,差点让我剖腹。要是依着我呀,就逮住那个纳巴科夫和所有那些欺侮幼女的男人,拿把烧红的铁钳子把他们那玩意儿揪下来。而且最先惩治的就是那头害过我的公猪我恨死他了。”

    阿尔宾娜脸都扭曲了,涨得通红,眼里迸出泪水,把画好的眼影都冲坏了。佳丽娜奔了过去,坐在床上搂住了她。

    “镇静些,阿尔宾诺什卡。千万别把奶憋回去。你别讲了好吗,也别老记着他了。”

    “我怎么能不记着呢——至死也忘不了埃可那件事讲起来很短,没什么好说的。那个纳巴科夫显然是为了赚点钱才把他那恶心玩意儿弄了一书,抹得每页都沾上了。可你们这帮小书呆子居然还对着那书长吁短叹,好象上面抹的都是蜜。

    我听过你们的研讨会,我也在文化界混过一阵。可在现实中一切都很简单,没什么好讲的,就剩找根绳子把自己吊死算了。这帮臭男人,还有你们这些傻瓜。”

    阿尔宾娜擤擤鼻子,擦擦眼睛,缓过劲儿来,这才开始讲。

    我妈跟洛莉塔的妈一样傻。我爸甩下我们娘儿俩走了。我跟妈相依为命,住在列宁格勒城外的一个名叫托尔马乔夫的小村子里,紧挨着路加河。我们靠妈的工资过活。她是名小学教师。

    我那会儿长得真好看,是个俊妞儿,真了不得。我妈领我走在街上,人们都盯着我看,有的还追上来看。我就喜欢这样。现在回想起来,我妈那时的一大乐趣就是她有这么个洋娃娃似的漂亮女儿。跟妈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刚上学的那几年学习成绩挺好。后来就不行了,但那是后话你们还记得当时的花样滑冰热吧?家家父母都想把孩子送进溜冰学校,将来好成为黑胡斯基或者白阿索娃。我妈给我买了冰刀,每星期送我到列宁格勒的周日花样溜冰速成班去上课。我还真入了迷,如鱼得水。要不是那头公猪卡约,说不定我还能得冠军呢,那我就不是在飞机上笑脸相迎地给人端果汁了,而是穿着溜冰鞋滑遍欧洲了。

    就是这个卡约。一天,这个曾经训练出不少优秀花样运动员的名教练来到我们训练的冰常他看完所有人都滑了一遍以后,选中了我。

    “这小姑娘确实有天赋。但她需要进行更系统的培训,要有经验丰富的教练来指导。她的基本素质与技巧性都非常好。”

    技巧?狗屁。可我妈、老师、还有我,都乖乖地上了圈套。他又接着唬我们:“为了你女儿的前途你们应该搬到列宁格勒来。没有时间了。一个月的训练就等于将来几年的成功。”

    他先把我妈蒙得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激动,一会儿着急,然后才说:“你想法跟列宁格勒的人对调一下,我呢,跟我老婆商量商量,让阿尔宾诺什卡暂时住在我家里,到体校学习,我负责训练她。”

    我已经成了他的“阿尔宾诺什卡”我们被他的好意感动得直想吻他的手。好意?狗屁。

    对不起,姑娘们,我说了粗话——我这毛病还没改掉呢,我想我也改不掉了。你们就听听那公猪干的缺德事儿吧。

    他还真有个老婆。不过这都是为了骗人装出来的。也不知道他用什么法子让她在家里扮了这个角色,但她肯定不真是他老婆。当时我妈和我一点儿也没看出来。我们来到卡约家后,这位主妇象欢迎贵宾那样迎接我们:“啊,孩子。啊,我亲爱的。”

    他们拿出好吃的招待我们,我妈还喝了一杯伏特加。她坐在椅子边儿上,一想到我的未来就抖个不停。卡约一上来就谈起正事:“不必让她回去了,时间不等人埃她明天就去体校开始训练。阿洛什卡,把小姑娘的房间收拾好。”

    他的假老婆阿洛什卡领我去看我的房间。我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整整三年的时间这里成了我的牢房。连牢房都不如,简直是酷刑室。我进了小屋,高兴得差点儿尿了裤子:所有的东西都那么新,那么可爱,家具就象玩具一样,还为我单独准备了一张小床,床上还有个进口大娃娃坐在那儿等我呢。

    我跟妈说了声再见,她就走了。卡约又告诉阿拉:“孩子累了,让她上床吧。她脱衣服时你看一下她的肌肉是否正常,然后告诉我。”

    那个骚货是他的同伙。我在我的新房间里当着她的面把衣服脱了,她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对我说:“我也说不准你行不行,亲爱的。我觉得你的腿部肌肉有点发紧。也许我看错了?”她还装出思考的样子,那个骚货。我急得心都不跳了:这是不是说我不能当冠军了?我睁大眼睛看着她,都快哭了。她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别着急,塞姆扬-伊里奇是一位很好的教练。也许还来得及。要不我把他叫来让他亲自看看?”

    我这个傻子,听到这个主意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

    您快叫他来。”

    他们肯定是事先都策划好了的。

    卡约穿着睡袍进来了,长满黑毛的腿露在外面。

    “嘿,怎么样啊?”

    阿拉跟他讲了我的腿的事,可装得好象她不敢肯定。于是他就过来摸我的腿,屁股,还摸了几下那个地方。

    “是的,”他说“我们还得矫正一下。这就要看阿尔宾诺什卡自己的态度了:如果她严肃地接受训练,那这些缺陷还能渐渐克服掉。你能做出最大的努力吗,孩子?”

    “能,塞姆扬叔叔。”我含着热泪说。

    他好象在安慰我似的把我抱起来,放在他那光着的膝盖上,然后连我一起裹在他的睡袍里紧贴着他,使劲儿挤着我。

    哼,安慰。那个阿拉就站在旁边抚摸着我的头说些宽慰的话——都是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我现在才明白。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在睡袍里干着什么勾当。可后来看了洛莉塔之后才明白过来:他显然是在猥亵我。

    姑娘们,谁能告诉我,世界上怎么会有阿洛什卡那样的女人?我永远也饶不了她。你跟自己的男人爱怎么干就怎么干,现在是20世纪了,是开放的时代;可你干吗要骗一个傻孩子呢?

    后来就更糟糕了。你们以为他把我奸污了就完事了吗?没门儿。他可不这么傻。他很清楚我会跟妈妈诉苦,那样她就会去告他。而且这个畜生肯定会被判得不轻。他简直比狐狸还狡猾。他把这事安排得如此巧妙,使我整整让他糟踏了两年而我还一点不知道他究竟在干什么。而且不光他一个人,还有他的朋友。

    你们不相信?那就听着好了。第二天他带我去了体校。那儿有个人工冰场,一群男女孩子正在上面滑着。卡约让我上了冰场,让其他教练看了我的表演,他们都认为我滑得不错。

    一会儿,卡约对其中一个人挤挤眼睛说:“你看呢,维特亚,她的腿部肌肉是不是有点儿紧?阿拉说这孩子没什么希望了。”

    他们的谈话只有我一个人能听见——这时其他教练都不在常他们又让我滑了一圈,做了单脚滑的飞燕动作。维特亚看了以后说:“是不大好。这就要你花大力量矫正了。”

    他叫来另一个女孩子,让她表演。那小姑娘滑得可真棒,她象个陀螺一样在冰上转,还能在冰上熟练地劈叉。

    “你还记得她吗?”维特亚说“她当时也没什么希望了,可你看现在。”

    于是卡约对他说:“下班后到我那儿来一趟,我们试试阿尔宾娜。”

    他答道:“可以。这孩子显然还是有天才的,我们应当尽力挽救她。”

    你们还猜不出他们干了什么吗?他们让我脱了衣服,摸我,看我,然后又让我坐在桌子上把腿劈开。

    “噢。”那位水平似乎更高一点的教练维特亚说道:“原来是这里太紧了。她需要动个小手术,把韧带放松。”

    然后他们就当着我的面研究起来:是把我送到医院动手术呢,还是他们自己想法解决。他们说在医院医生水平虽然不错,但可能会把韧带放得太松,那样的话这个运动员就彻底完了。要让他们自己解决呢,当然更好,只是这样做不合乎法律。听到这儿,我大哭起来,哀求他们:“塞姆扬叔叔,维特亚叔叔。你们自己解决吧。我谁也不告诉,连妈妈也不告诉。”

    哼,他们就给我动了一次“世界女子花样滑冰冠军”的手术:一个抱住我亲个不停,好象是在宽慰我,以便使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