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真烈之纪纲法度,皆粗疏苟简,不足以法,亦不足以流传后世。真烈人热衷武功,于开疆拓土或不可缺。只是制作礼乐、以文太平,更是措天下所必须。如今真烈政区、科举、官吏设置,皆循越朝例,其制又不及南越成熟,是以诸事有不顺之感。法度不明,此乃第二大弊。”
天色已然转为深稠的浓蓝。皇帝站起来,静静立在窗前,雨声萧萧。他负手而立,从侧脸上看不出丝毫的表情。修长的影子落在了漏窗外的竹枝上,叶随风动,扑簌作响,可唯有黑影岿然不动。
“陛下,万言书说到底,只有一句话罢了。”
“先生请讲。”
“变风俗,立法度。”
皇帝良久不语,他只是从窗前慢慢的转身,回到桌边,重又打开了那本奏折,目光扫过头一句话:
“天付陛下九州四海,方今所急者,变风俗,立法度臣所以来事陛下,固愿助陛下有所为。”
皇帝轻轻笑了笑,眸色冰凉:“阿思钵举荐之人,胆子倒真是不小。”
“大有为之时是否在今日,皆看陛下这一步,是往前,还是往后。”
宋宇看着皇帝的背影,沉声道:“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草民胆大,不过拿这项上人头,赌陛下的治国抱负罢了。”
烛光将皇帝的背影拖得极长,他挥了挥手道:“先下去吧。改日朕再宣你。”
真烈皇帝阿尔兰萨,这个在十六岁那年就被称为真烈第一勇士的年轻男子,微微的皱了皱眉。他忽然想起父皇的话语,那个依靠着长刀和马匹征服了这片土地、将越人赶至南边的老人,曾不无自豪的说:“真烈天生勇士,无须学南蛮之繁文缛节。一人一刀,足矣。”
只是即位七年,他目睹国内政事种种弊端,有一些东西在悄悄改变
皇帝的目光重又落在那本册子上。
奏折上的文字遒劲清俊,润和整齐,有一种天成的美感。相比之下,真烈的文字就显得简陋得多。
“阿思钵何在?”
“宣抚使大人一直在门外。”
阿思钵进门之时,皇帝闲闲坐着,嘴角噙着一丝笑,挑眉望向自己。
“陛下与宋先生谈了一个时辰有余。”
“哦?有这么久?”皇帝甚是讶异,旋即笑笑,指了指那册言事书道“这上疏的内容,你已知晓了吧?”
阿思钵摇头道:“宋先生不曾说过。”
“他今日劝说朕效仿汉制,移风易俗。”皇帝甚是平静的说道“朕一直以来想要规范典章,只是未曾想到,这人比朕所想的,还要激进数分。”
阿思钵抿了抿唇,没有即刻接话,俊美的脸上有一种淡淡的漠然,仿佛事不关己。
皇帝不以为意,微笑起来:“这人给朕出了个难题。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他说得容易,要做起来,却是难。”
阿思钵轻抿了唇,平静道:“此非臣分内之事。”
皇帝轻轻颔首,又看了看天色:“下去吧,这事改日再说。”
窗外的风雨不曾止歇。皇帝推开门的时候,阿丽白正坐在妆奁前,头发未曾束起,如瀑般落在身后,手中持了一件小小的物事,似在轻轻把玩。
他从未见他专心致志至此。
“这是什么?”皇帝饶有兴趣的立在她背后,瞧着她手中那样精巧的玩物。
“陛下”她也不曾起身,只是回首柔柔向皇帝笑了笑,轻声道“木枥香数珠,是阿思钵差人从南边给我带来的玩物。”
她将数珠举至皇帝高挺鼻梁之下,微笑道:“陛下闻闻,有香味呢。”
果然幽幽淡香,从她袖间缓缓飘出,皇帝笑了笑,伸手将她揽起,自己坐在椅上,又将她放在在膝头,轻道:“很香。”
妆奁上还摆放着许多小东西,皆巧致精工。皇帝将下颌置在她单薄的肩胛上,忽然改用越语道:“我听闻过有句话,叫做陌上花开?”
阿丽白一愣,过了片刻,才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
“正是这句。”皇帝道“说的是什么?”
“说的是吴越王钱镠对王妃的情意深长。王妃归家省亲,长久未回,他思念许久,终于忍不住写信催促归程中间便是这么一句:田野阡陌间的小花都开了,王妃亦可边赏花边回来了。”
她的声音清婉动听,皇帝仿佛被触到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揽紧了她的身子,贴在她耳边道:“陌上花开缓缓归,迩之若是有这么一日,朕也这般催你回来,你愿意回来么?”
他叫她迩之阿丽白怔怔的抬起头,一时间有些茫然不知所以,所有的话语咽塞在喉间,柔美的唇抿起来,像是骤然阖上的花瓣。
“迩之”他轻轻重复了一遍“迩之这个名字,又是什么意思?”
他之前从未问过,她亦从未向他说起过。
她平缓了呼吸,声音几不可闻:“远之事君,迩之事父”
“迩之事父。”皇帝笑了笑“原来你们的名字也有这么多讲究。”
“陛下”
皇帝只是静静的抱着她,窗外雨声激切,他的唇从她的耳侧慢慢的游移往下,在光滑纤细的颈侧停了一会儿,忽然轻道:“终有一日,我会将南边那片天下握在手中”
阿丽白纤细的手指握着那串珠子,指节微微发白。倏然之间,身子已经被横抱起来,直至被放在锦衾之内,那串珠子纷乱洒落一地。
皇帝自上而下俯看着她,慢慢的握住她的一只手,放在唇边轻吻,淡香萦绕。
“迩之,终有一日,我会将南边那片天下握在手中。你若要回故土”
他贴向她的心口,最后那句话逸散开在身下柔软的身躯中,无人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