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上,孙灿也下了极大的功夫,他听从荀彧的意见,以高薪聘请铁匠、矿工等人才,让谭山铁矿恢复了运转。
谭山山脚,打造兵器的工坊就建立在此地,今天正是开工的日子。
糊好几十个炉子,做好几十个风箱,一百三十名铁匠,红红火火的铁工坊在一炮响后,就正式开工了。锻打声叮叮当当,从早到晚。红红的炉火,将那一片地方映照亮了。明明暗暗,闪闪烁烁,十分壮观好看。
就在这打造兵器的几排工坊中,经常看见一个高大而壮实的中年男子,他穿着普通的工作服装,时而在这个炉前,时而在那个炉前。他有时帮着拉扯风箱,有时挥锤帮着锻打。他干得十分卖力,脸额上浸出了汗,背心上冒出了汗。炉边映红了他的脸,烤红了他的眼睛,也将他的身影投映在地上,拉得老长。
他就是这里的头,叫郑浑。
说起郑浑还别有一番故事可说。
郑浑字文公,开封人,是郑麻的后人。郑麻本来是汝南郡郑家的嫡系传人,擅长打造兵器,一直是汉廷御用的铁匠,不过这个人后来杀了当地名门后人,被流放到西凉高昌县。
郑麻酷爱造铁之术,无意间发现高昌县的兵器和大汉兵器的质地不同,各有优点和缺陷,在细心探察之下,发现原来高昌县的兵器是以西域锻造法打造的。
发现这一点的他欣喜如狂,潜心研究,在高昌将西域锻造法和中原锻造法相结合,相互弥补不足。练造出一种奇特的钢材。无人知道他到底采用什么工艺和材质质,只知道这些武器锋利无比。
后世,曹操得到了一些这种奇特的钢材,三年铸造宝刀五把以龙、虎、熊、马、雀为识。
曹操爱子曹植赞扬这些刀的锋利,做了一片宝刀赋。赋中以“陆斩犀革,水断龙舟”这话来说明这五把宝刀更胜春秋之神剑巨阙、太阿。
这种奇特的钢材因为郑麻所造,因此被称为麻钢。它的坚硬度几乎接近于钛合金的硬度,二十世纪时,曾有人在甘肃东汉末年的墓中发现了麻钢,其坚硬度让后世之人都为之咋舌。
据传,天下第一神兵,伴随吕布纵横沙场的方天画戟,就是出至无双铁匠郑麻之手。
而郑浑是郑麻的后人。他继承了当时最先进金属冶炼技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铁匠,由他打造的武器防具是当时所有武将梦寐以求的东西。
孙灿能得到郑浑也是一大奇缘,这功劳还得归功于王越。
说话,在长安的王越得到了孙灿的秘信马上就领众弟子来到了汝南,原因无他。除了孙灿没有一个人看的起他。
虽然在张让一案中他立了大功,被举荐封为洛阳北部尉,可没当几年就被董卓给撤了。无奈只有重新当起了武馆的馆长,可不到一年,武馆又被董卓给烧了,人也被赶去了长安。
在长安的王越一无所有,只能重新干保膘混饭,孙灿相召,岂能不来。
王越一身除了十名武艺高强,又忠心耿耿的弟子以外,最大的优点就是浪迹天下时,认识的奇人义士。剑客经常打交道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同行剑客,另一种则是铁匠。这时候的锻造技术奇差,兵器只要经过猛烈的撞击就会缺口,折断。往往一战下来,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向铁匠铺里跑,要求修复兵器。
一次,在寿春和一个高手比剑,他的剑轻易的就被对方削断,干脆他武艺高强,用半把剑将对方打败。后来得知,那人的剑只是从铁匠铺买来的寻常兵器。
后来,他去了那家铁匠铺,那铁匠铺的主人正是郑浑。
虽然是一般的铁剑,但是从郑浑手中出来的就是要比一般人造的要锋利坚固的许多,至此王越的兵器全是郑浑手中出品的。
王越来到汝南时,孙灿正为铁匠的事情而烦忧,就想孙灿推荐了郑浑。
并且,当场做了示范,以一把郑浑造出的铁剑,连斩三把孙灿军营造出的铁剑。
深知兵器重要的刘华,竟亲自代表孙灿去请郑浑前往汝南。
郑浑和他的先祖一样,也是冶金技术的爱好者,可是苦于无资本,无法研究他先祖传下的麻钢之术。一直引以为憾。
刘华就抓住这点,利而诱之。
郑浑二话不说,马上准备东西,跟刘华走。当时,郑浑就心想:“有一个大铁矿供我研究,只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