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泸沽湖是在杨二车娜姆写的走出女儿国里。
透过这个窗口使我知道了在我们辽阔的西南边隅,在我们现代化的文明古国里还留有这么一个母系氏族的女儿国,还有这么一个圣洁的地方。多少次在心中祈祷:让我早日见到她吧——美丽而神秘的泸沽湖。
前不久利用到云南出差的机会,顺便游览几个名胜古迹,其中包括泸沽湖。
活泼美丽的导游摩梭女孩拉姆一路上陪伴我们。一会儿她声情并茂地为我们介绍泸沽湖的风土人情,一会儿她又绘声绘色地讲述泸沽湖美丽的传说故事,使我们深深地陷入对泸沽湖的向往中,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飞到那让人魂牵梦萦的人间仙境。
拉姆说到了泸沽湖参加篝火晚会时必须要会唱情歌,否则是要“露怯”的。
于是在她的“煽动”下,我们向她学了泸沽湖情歌。
歌词大意是: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阿妹,阿妹——玛达咪,玛达咪。
由于个别词听不清,基本是跟着拉姆后面哼哼,只有最后一句“玛达咪。”听的最清楚。
那些男士们惟有唱这一句时格外清晰卖力,因为他们想到了一个“卖大米”的小品。有的就故意唱出了“卖大米”
拉姆非常聪明,她立即解释了“玛达咪”的意思是“我爱你”后来再唱这一句时,几个已婚男士的声音忽然降了下去,再也不那么高亢有力地扯着脖子唱玛达咪了。
哈哈我在一旁笑的乐不可支。
坐了6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泸沽湖。
啊,映入眼帘的泸沽湖一望无际,湖水碧绿透明,与天接壤,天都被染成了绿色,水天一色,,美丽的让人晕旋,奇幻的叫人惊叹,宛如到了仙境一般。
为了更多层面地欣赏泸沽湖的美丽风光,我们坐上了一条长长的木船,向湖对面的里屋比岛划去。
为我们撑船的是高高大大的摩梭姐妹俩,姐姐长的高大结实健壮,脸膛黑红。妹妹长的清秀些,个子也是高高的,一副健康、诚实的模样。
我问妹妹多大了,身高多少?她先是微笑了一下,接着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我18岁,身高1米72。我又问她:你们这里的女人都很高吧。她又是微微一笑:“一般都在1米70左右。”
怎么都这么高呢?难道与一丝不染的圣洁环境有关?与轻松自由的生存环境有关?还是人种的缘故?我想三种可能性都有。
当我们兴冲冲地来到了岛上时,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一簇簇娇艳的粉、黄、蓝、红色的鲜花,一片片绿幽幽的芳草、一根根缠缠绵绵的青藤、一棵棵高耸向天的大树,把这绿色的小岛装扮的分外妖娆,恰似美丽的新娘,飘着让人心醉的浓郁芳香。
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微微地闭上了双眼,尽情地享受这沁人心脾的芳香,恨不得把这飘着香味的空气永贮在全身每一个细胞里。
站在绿岛最高处向下俯瞰,只见夕阳照射下的泸沽湖泛着层层金光,波纹粼粼,使这圣洁的母亲湖披上了一道耀眼的神韵,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梦想和悠扬的遐思
啊,泸沽湖,你奉献给人类的不仅是一尘不染的的圣洁之地,而且洗涤了人心底里的那或多或少的污垢,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为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书写了绚丽而别致的一章
带着万般留恋和不舍我们离开了里屋比岛返回宿地。
回到宿地后我却发现了一点点不和谐音符。
离湖边几米的地方的建筑基本都是商摊,卖什么的都有,可差不多都是“泊来品”我们在昆明早就见过的,没有自己的特色商品。最让人难受的是紧挨湖边的几个烧烤用的炉具和湖里的几个白色垃圾袋。
我问拉姆:怎么还有这些?几年前泸沽湖比现在是不是更清澈?
她点了点头说道:“去年都比今年清澈,那些烧烤已经把泸沽湖污染了。”
我有些犹疑地问她:照此下去,你担心泸沽湖会变成又一个滇池吗?”她的目光一下忧郁起来,点了点头说:“是的,我早已经担心了”
记得几年前去云南时,滇池里的塑料袋、机帆船占满了湖面,湖上泛着乌黑的汽油,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怎么都找不到古人描述的“500里滇池奔入眼底”的感觉。
泸沽湖自然不会变成滇池,可仍然有了些许变化。
这里每天游人如织,商业气息日益浓厚,泸沽湖已经变成了观光旅游的圣地,可相应的环保措施并没有完全到位。
照此下去,再过几年泸沽湖真有可能染了颜色,不在清澈透明了。
泸沽湖啊,泸沽湖,我真的为你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