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客栈,上房!
杨钊好整以暇的坐在杜甫的对面,手里拿着一篇文章,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杜甫。
“我说子美兄,这就是你写的文章?”
杜甫一愣,道:“怎么?难道我写的不好?”
杨钊嘴巴有些苦,杜甫文章写的,确实没有话说,行文如流水,大气滂沱浑然天成,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文采,无论给谁看,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文章。
但是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考科举跟文章写的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柳三变,唐伯虎,冯梦龙,蒲松龄,这些人不是诗文大家就是文学大家,文章诗词写的贼拉好,可是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当不成官。原因就是当官和当文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杨钊踌躇了一下,才道:“子美兄文章写的很好。但是却不合适。”
“写的好却不合适。”杜甫笑了笑:“这话的意思我大致明白,但子午这话的深意就不明白了,解释下。”
< 杨钊将文章放下,解释道:“子美兄,为国选材讲究的是办事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一个官员,其本身就是连接上下层的桥梁,属于朝廷这个大团队的一份子,太过标新立异,或者太过圣贤化,都有些不合时宜。”
杜甫越听这话越举得变味,科举选材,代皇帝牧守天下。到杨钊的嘴里,怎么跟店铺掌柜的选小帮工一个样了?
“这么说吧!”杨钊组织了一下词语,道:“如果子美兄是一个官员,在你手下是两个人,一个是不卑不亢踏实做事,一个是言必称圣贤,仿佛全世界就他一个明白人似的骄傲之人,两人跟你的利害关系都不大,你会选哪一个?”
杜甫想了想回答道:“一般人会选第一个,但若是我的话,选有才者为上。”
杨钊叹息的道:“可惜每届科举的考官都是一般人。如此说来,子美兄可明白?”
“那子午兄的意思是要屈身附会,投其所好的来考科举了?”
“是这么个意思。”杨钊回道:“但并非让你放弃原则和信仰来牵强附会,而是在一定的问题中,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杜甫张了张嘴,刚要说点什么区反驳杨钊,房门外却突然响起了王庆的声音:“老师,你让学生找的刘掌柜已经来了,是不是让他进来?”
杨钊答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杜甫闻言,问道:“这个刘掌柜,就是子午所言的那个了解蒲州的情况和大致势力分布的人?”
杨钊理了理衣襟道:“没错,昌平楼的店铺在蒲州星罗棋布,刘昌平一介商人,若是没有点手段,早就被人吃掉了,这样的人往往是打听消息的最佳对象。”
随着房门打开,胖子刘昌平带着一张很有特色的笑脸,又一次出现在了杨钊的面前。
刘昌平也算是杨钊的熟人,因此只是拱了拱手道:“大郎如此急迫的招刘某过来,不知所谓何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