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了吧?”杨夏看着父亲远去的背景,没有留恋,因为下个星期还会再见,有的只是雄心信心,像一雏鹰,终于可以独自飞翔啦……
华夏的课程设置,一直比较奇葩,即便每个过来人,也不明白这样设置的道理。譬如初中,就学了华夏历史、地理,以及初中层次的物理和化学,但在进入高中后,高一则学理化生,高二则学世界历史和地理,此外,贯穿始终的还有英语和思政,思政也不是一科,而是多科。
杨夏在想,为什么就不能编一本教材,从小学学到大学本科一以贯之呢,你能考取哪个层次的学校,就学到哪个层次,譬如思政,既然是一个体系的东西,完全可以合并到一起嘛。
读了几万字,可能有些同学还不明白,杨夏所面临的学制问题。这个时代,广大农村是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全读完都只有九年,但在城市里,县城里,初中则为三年,高中依然为两年,而在大城市的高中,好像也是三年。
因此,杨夏的高中生涯只能读两年,而且此时高考要分文理科,假如你选理科,世界历史地理就学不上了,而你选文科,第一年的理化生也得跟着读,由于是第一年结束才分科,所以就造成了理科成绩不好的“瘟科生”去读“文科”。
难道,文科真的如此不堪?其实,这种分科是害了有些选择理科的学生,因为理科成绩不太好,但选文科又怕更没把握,所以就留在理科吧,结果是大学考得一团糟。
报了名交了钱,将寝室的铺弄好,送走了杨爹,杨夏就来到报名处候着,一是候同学,二是挣表现,有同学行李多的,帮忙提一提,有不知道程序的帮忙指点指点,弄得班主任蒋维诚心头像喝了蜜一样:不错吧,我这个新生不错吧,这么懂事呢。
而另一个班的班主任向太国则睁大了眼睛:尼媒,真的呢,这家伙什么都懂,太妖孽了吧?
向太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只是因为他教的是英语,而前世杨夏的英语学得最差,考上大学那年,杨夏的英语是惟一一科没及格的,只考了41分。
原因到不是杨夏没语言天赋,而是初中英语欠了账,有些跟不上。当然,进入大学后亡命地学习了几年英语,此时重读,应该没任何问题,哪怕没有那个“过目不忘”功能,杨夏也不会惧怕。
两个老师之间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杨夏的眼睛,不过,杨夏也假装不知,继续做着好人好事。尼媒,这个时代的人单纯啊,明明自己在挣表现,别有用心,但老师也好同学也好,都认为自己觉悟高思想境界高,看来,星期天临时指派班干部,杨夏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很遗憾,前世的杨夏,基本上没当过班干部,一直以平头百姓的面目出现,即便到了省报,即便他采访了很多组织的活动与会议,但他自己就没来得及加入组织。
那么,当不当班干部呢?如果老师推荐而不当,这觉悟问题……貌似很纠结,管他呢,到时再说吧。
次日,杨夏没再去帮老师和学生,而是与班主任蒋老师打了一个招呼,但逛赤泉镇去了,因为这天赤泉镇赶场,他要去看看赤泉镇的赶场天,有没有什么商机。
杨夏不是给自己找商机,而是给家人找商机。只是,杨夏把人山人海的三条街都转完了,并没有发现适合家人的商机,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家人目前并没有自由。相反,杨夏到是给自己找到了一条商机,有专门给人写信的,有给人家办红白喜事写对联的相关文案的,在赤泉区邮电所门前排了五六个人,似乎每个人的生意都不错。
在杨夏看来,这些人写的字,自然比自己的差了。可是,这写一封信挣二角钱,写一幅对联能挣一角钱的差事,自己能与这些五六十岁的老人抢生意么?所以,这商机对自己其实是不合适的。
此外,杨夏也没看到私人办的饭馆之类的,整个赤泉镇,只有两个国营食堂在卖炒菜、饭面之类,其中一家食堂的包子非常有名,杨夏自然不亏自己,买了四个,一口气吞下,算是圆了后世的一个梦幻。
后世,杨夏曾吃过很多地方的包子,但他却觉得都没有老家赤泉镇的包子好吃,对于老家这个年代的包子,已经形成了让人难以理解的碎碎念。
这个饺子的味道,怎么说呢。味道肯定是极好的,材料肯定是极新鲜的,但要说真的就没包子可比,却有些夸大。有如这个时代一样,半个月不见油荤,突然遇到油淋淋的大肉包子,不流口水才怪,不留下深刻印象才怪。
但是,杨夏还是给老家国营食堂的包子给出了一个评价: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