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6章 远征军溃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苗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幸好这时候老头子已经被远征军的将领们哄回了陪都,不然又得跳出来微操一波,把远征军和英国佬的军队一起给送了。

    为了顾全大局,国府这边只能强忍着恶心,由孙抚民将军主动请缨,亲自率领部队救援仁安羌。

    在生死危机的关头,一直很拉胯的英国佬,总算英勇了一回。

    为了突围,英国佬以坦克为先锋,反复向公路突击,只可惜一直没什么进展。

    而国府这边,新38师则是经过两天两夜的鏖战,终于收复仁安羌,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接着掩护英缅第1师和英军第7装甲旅向北撤退。

    在终于送走了拖后腿的英国佬后,孙抚民将军决定集中新38师所有兵力,对小日子发起反击。

    但在确保了大部队的安全之后,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认为,确保曼德勒已毫无希望,决意放弃缅甸,退守印度。

    于是英国佬再次卖队友,跨过钦敦江向西撤退向印度。

    几乎是在相同的时间段,东线的远征军,也与鬼子激战20天,最终国府各阵地被鬼子分别突破,只能撤出战斗。

    至此,远征军的入缅作战计划,已经可以宣告失败,远征军总司令部开始考虑撤退问题。

    作为远征军指挥官,史迪威率领司令部成员徒步西行到达印度丁苏基。

    这在很多人看来,完全就是抛下前线的将士,自己逃跑了。

    不过看人,应该分开来看。

    史迪威的军事指挥才能,至少从他在缅甸的表现来看,只能说是平庸。

    但史迪威却是一个合格的军人,对国府的士兵也有值得肯定的同情心。

    和那些恨不得把士兵口中最后一粒粮食都要抠出来卖到黑市去的国府军官比起来,史迪威简直是个青天!

    简单来说一说的话,史迪威对待士兵的态度,跟八路军对待士兵的态度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实际上八路军接受英美邀请,派遣到部队里的监管人员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跟史迪威的支持也脱不开干系。

    从军事上来说,在史迪威的指挥下,尽管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其实更多也是英国佬卖队友,远征军在作战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其实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史迪威其实并没有远征军的实际指挥权。

    就比如东线的第六军,在接到司令部命令后前出接敌,跟鬼子稍微意思了一下,直接就撤退了。

    另外就是鬼子在东南亚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足足11个师团,40余万头的数量,远征军二十万部队实际上只有十万进入了缅甸,还有一些部队在国内还没出发呢。

    总之,此次入缅作战的失败,可以归纳总结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

    相比远征军在东南亚战场,在面对鬼子的时候胜少败多的局面,八路军在华中的局势,可就十分的喜人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