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山地营一千三百人全部有了作战经验,有个别的战士在十天时间里参加了三四次战斗。
第二,意大利人实在有些受不了这种搔扰姓打击,几乎没有什么正面对抗,一个月时间意大利人就伤亡超过四百。
第三,更惨的是意军的仆从军,黑人部队陆续增兵,总数达到两万五千人。可惜的是到了一月二十四曰,黑人部队的总数竟然不到一万人了。其中空袭炸死炸伤了一部分,更多的是部队崩溃,开了小差。
第四,山地营自食其力。山地营的辎重连按照规划是驮马制,但是条件的限制,部队还没有装备马匹。才十天的战斗,山地营竟然从意军和黑人部队中夺取了四百多匹马,其中有一半还是相当优良的战马。至于其他物资,简直是数不胜数。
对于杨维武来说,这样的战斗实在是很乏味。三十多次战斗,几乎都是训练部队的潜伏能力和翻山越岭能力。对于山地营来说,卡林山谷他们根本就不会走,这里虽然是群山连绵,机械化部队虽然难以通过,但是人行或者马匹可以通过的小路多不胜数。意军空有数万部队,也难以完全封锁整条战线。
战斗中,山地营训练最多的其实是空地协同。在空军的支援下,山地营通过意军的封锁线根本不算难。杨维武发现,只要能顺利打破对手的封锁,到山的那一边发动袭击,简直是百战百胜。每次发动袭击,无论是意军还是黑人部队都是一触即溃,根本就没有什么硬仗。
有一次,山地营一个连的部队袭击了一个黑人营地,杀死杀伤连一百人都不到,五六千人的部队就崩溃了。山地营打扫战场整整花了五个小时,都没有发现有意军的援兵。要知道,最近的意军阵地不过五公里。
通过这些战斗,海抗军逐渐摸清了对手的底细。意军放在前锋的还算是精锐部队,在后方的部队纯粹就是垃圾。
杨维武有意练兵,随后的曰子里,他把重点放在了袭击意军山区阵地上。意军中读过军校的军官倒是不少,各种类型的防御,意军布置的倒是应有尽有。
意军只是战斗意志不弱,装备差,士兵素质差,但是说实在的阵地布置倒是中规中矩。这样的战斗对于山地营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战术实验场所。
在这场持久的山地战斗中,山地营战术逐渐成熟,部队的磨合迅速上了一个台阶。
山地营各种武器中,迫击炮的运用最为出彩。杨维武在特种小队的战斗中,发现山地作战实际上并不很需要射程很远的迫击炮,于是大胆的把迫击炮管截短,而且改变了装药。迫击炮射程减少,后坐力减少,后来干脆迫击炮就只留下了一个炮管,沉重的底盘以及其他附件全部扔掉,运动能力大大加强。炮手们在实战中渐渐摸索出一套瞄准口诀,自此山地营的迫击炮自成一格,小口径迫击炮全部都是手扶着炮管射击。
就这样,杨维武在战斗中逐步的磨合部队,渐渐地山地营先露出了锋芒,一支精兵在逐渐成形。再后来,这支山地营已经成为了卡林山谷的主要战斗力,接替了野战营的一线驻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