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继续推衍下去的话,岂不是说衣钵的最初始主人就是如来佛祖了?袈裟是如来佛祖当年披着的袈裟,钵盂是如来佛祖当年吃饭的家伙,这个推论的结果也太惊人了吧?”
老李苦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据说木棉袈裟原本就是释加牟尼所使用的金缕袈裟,在经过拈花微笑这一典故之后,释加牟尼就把金缕袈裟作为证物传给了迦叶尊者;等到那领袈裟传到达摩祖师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十八代了;等到其尊师命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文化,木棉袈裟自然也就来到了中国,并与那件钵盂一起又作为禅宗传法的信物继续传承了六代,方才因为武则天的一纸诏命而完成了自身所肩负的使命。”
“如此说来,那领袈裟最后竟然落到了武则天的手里?”张扬想起了《兰亭序》的下落不由得有些惋惜地说道:“估计那领袈裟最后的下场,也就只剩下被武则天当成是最为珍贵的陪葬之物、带到乾陵之下永不见天日了吧?我还真想不明白那些帝王皇帝们做下来这样的决定之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凭什么就敢拿最为珍贵的那些无价之宝给自己陪葬呢?他们就不知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个道理吗?后世又有多少盗墓贼就是因为觊觎着某样传说之中的珍宝而不惜以身犯险,盗掘了一处又一处的皇陵地宫?”
“关于帝王皇帝们的古怪陪葬制度,你说得都没有错,他们确实是在作茧自缚;但关于那一领木棉袈裟的下落,你确实误会武则天了——根据历史的记载,武则天从惠能手里迎得木棉袈裟入宫供奉,并请了五祖座下的十大弟子来供养他们。武则天问十大高僧,见到佛祖亲传的木棉袈裟还有欲否;几大高僧的回答皆各有玄妙,唯有其中一名叫做智诜的高僧如实回答说‘生而有欲,死则无欲’;智诜的回答令武则天甚感满意,龙颜大悦之下就将木棉袈裟赐给了智诜和尚。”老李先是向张扬更正了一下他对武则天的误解,之后又颇有些惋惜地摇头说道:“可惜在其后不久,智诜和尚因为害怕在京城树大招风,便以年迈思乡为由奏请回家,带着弟子跟木棉袈裟悄悄地离开了洛阳城,木棉袈裟的下落自此也就落得个杳然无踪。”
听到老李激动地讲述着关于木棉袈裟的往事,看着老李谈及木棉袈裟杳然无踪时满脸遗憾的表情,花生小和尚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那一领色泽暗淡的百纳袈裟,苦笑了一声,很识趣地没有多说些什么。
留意到花生小和尚的举动,小武上下打量了一番花生小和尚身上的那领色泽暗淡的百纳袈裟,嘴角荡漾起邪意的笑容,就像是一个想要搞恶作剧的熊孩子一样,蠢蠢欲动着准备随时插话说些耸人听闻的话语。
同样留意到花生小和尚异常举动的张扬,自然也将小武邪意的笑容看在了眼里,再看到小武那一副蠢蠢欲动的模样,张扬下意识地一把搂住了小武的脖子,打着哈哈对感觉到一丝异样的老李说道:“其实木棉袈裟杳然无踪也好,不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佛教的虔诚信徒想要找机会去顶礼膜拜呢,虽然可以给某地增添一处香火鼎盛的旅游景点,但恐怕却也会失去了佛教出世的真意吧?关于慧能,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老李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配合度很高地回应道:“再后来,就是六祖慧能入灭之时所发生的异相了。据说在公元713年阴历七月初八的那一天,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慧能大师召集众弟子嘱托后事。在慧能的榻前,他对众弟子说他预感到八月就要离开人间,让众弟子有什么疑惑最好早些问他,趁他还在的时候为众弟子破解群迷方才能在他去后让弟子们安心传法;众弟子听闻之后皆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只有一个叫做神会的年轻和尚一脸平静;于是慧能就安慰众弟子说,只有神会小和尚才懂得善于不善、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你们这些小家伙在我这里这么多年到底修行了些什么呢?最后,慧能的大弟子法海上座终于收敛了悲容,越众而出上前一步,问出了众多弟子都非常关心却迟迟不敢问出口的那个问题。”被张扬阻拦着的小武对着张扬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插话问道:“他问的该不会是要如何分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