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钱协助,上交中央财政的数额大幅减少,甚至有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
而战事牵连的省份越多,需要的人力、物力、资金就越庞大,地方督抚就更有理由截留赋税,清廷的财政也就更加紧张。
尽管总参谋部把计划订得宽松,以尽量降低失败的可能,但对滇西军区的一些将领来说,领兵入川便可以看成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谁不想独领一军,谁不想开拓进取、打下一片根基?
“四川清军的虚实刚刚已经作了介绍,但战斗的胜败不能只考虑到军力的对比。”葛智初不失谨慎地提醒着:“四川的会党势力,主要是袍哥,可是非常强大。如果运用得当,他们可能是革命军的助力;如果不能掌握或控制,他们也将是祸乱四川的根源。所以,大家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这个任务的艰巨。”
“请问参谋长,入川部队将是多少人马?”秋竞侠一直静静地听着、记着,此时才开口问道。
“这要看滇西军区能抽调多少兵力。”葛智初淡淡一笑,说道:“如果能保证根据地稳固,多抽调自然是更好。总参谋部的意见呢,是至少要有三千人马,且是坚定、顽强的部队。而这其中还涉及到本地兵出省作战的问题,思想工作也不可忽略。”
滇西军区扩展迅速,新招募的士兵不在少数,若是在本省作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若远离家乡、亲人,恐怕就不象真正的革命者那样坚定。不仅仅是革命军有这样的问题,各省前来围攻的清军也同样如此,甚至更加严重。士气不振、怯战畏战,老想着不做异乡鬼,老想着平安回乡。
“远途且是长期的作战,要想保持部队的坚定、顽强,恐怕要从各部队中抽调,不能使用现在的成建制人马。”秋竞侠对此倒是深表赞同。
这一段时间,各部将领都把心思用在训练部队上,强度是前所未有的,也意味着部队的战斗力不断提升,正规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而在练兵过程中,将领们与士兵接触得也就密切而频繁,对士兵的心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安土重迁是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思想,而士兵也同样深受影响。若说是保家卫土,保卫光复后享受到的惠民政策,那没得说,在本乡本土,甚至是本省打仗都没有大问题。若说是远征千里,且要扎根立基,恐怕很多士兵的心理就不容易接受。
归根究底,还是思想觉悟没有跟上,当兵吃粮的心理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扭转过来的。
“若是自愿报名,是否能加快组建入川部队的速度?”葛智初并不太确定地询问道。
“这倒是一个办法,但泄密的可能性也增大了。”杨文恺苦笑了一下,说道:“虽然根据地防范得比较严密,但也不能太低估了清军的刺探。”
正在这时,一个机要参谋急匆匆走进会场,将电报交到葛智初手中。葛智初拿起来匆匆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