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制空权,杨辉没有什么底气,这样的超轻型飞机,和二代机实在是没办法在96年那个地方扛大梁,轻型飞机和超轻型飞机差别还是挺大。
这些问题使得杨辉不得不将这个侧板技术拿出来,配合着随动侧翼,杨辉有理由认为新机可以达到后世的十号工程战斗力。
同时采用了侧板技术,加上不完全的电传飞控,成本上还可以得到进一步控制,后世十号工程的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制约十号工程大规模列装的原因,后世的国内三代机换代可没有按照二代机的配置数量等量换装。
像十号工程这样的战机控制成本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一套电传飞控系统那就是上千万的价格。采用两块侧板加纵向电传飞控,十号工程的成本也可以降下来至少七八百万,狠心一点节约千万资金也是可以做到。
当然侧板技术也是有它的问题,一方面会增加重量,不过并不算太多;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侧板技术采用会照成很大的雷达反射源,这也是在后世的二十号工程上没有看到这个东西的原因,在隐身战机时代,侧板技术就更加不受待见。
现在不同,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于rcs值,大一点就大一点,以后等到电传技术成熟了,直接在十号工程的改型中去掉这个侧板就好。
想到这些杨辉越发坚定要把这个侧板技术拿出来,八十年代在气动上下功夫比在电传上下功夫要容易很多。
“看吧,总师这就是我打算研究的项目,我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个好东西,它可以主动控制机翼表面的不利涡流,解决力矩非线性问题。这在我们的很多飞机上都可以用上,但是最大的用武之地还是鸭式气动布局。”
听杨辉把这个翼刀吹的这么神,于总师更加纳闷了,这是什么东西,哪来的这么神奇,不就是一个翼刀嘛,虽然是加长了的翼刀。
“这就是一个加长的翼刀而已,哪有你说的那么神奇,你确定要研究这个?”
没想到自己幸幸苦苦计划了这么久的侧板技术被说成是翼刀,杨辉只能耐心解释一下,侧板和翼刀的不同。
“总师,这个侧板和翼刀有很大的不同,我承认我最开始研究的时候,是有在翼刀上面得到了部分灵感,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东西,我把这些理论上的推导数据写出来,你看看就知道了。”
又要说理论上的问题,能完全从理论上证明杨辉现在提出的这个侧板技术可行,那还真有些困难,毕竟这东西是原创,国外也没有经验借鉴,但是杨辉却能从其它方面证明出一些问题,这足以证明侧板技术的作用。
果然于总师是识货的,只看了部分就能看明白这东西的重要性,却实是有可能达到杨辉说的效果。就冲这个可能,也必须去验证一下,这东西实在太有诱惑性了,不研究一下搞清楚实在不甘心。
“好,我能看出来这个东西的先进,这个技术我们必须要好好研究一下,太关键了,这个技术太关键了,这绝对是世界性的原创经典。”
听到于总师说的这话,杨辉倒是不觉得夸大,这个侧板技术还真就有这么强大。2002年最开始研究这个侧板技术的是一家民营的公司,他们把这个技术推入市场在珠海航展上展出,震惊了所有人,国外的那些专家们没有一个人看出这两块板子的玄机。
现在研究出这个东西,只要投入到十号工程使用,这就是原创。说起来靠这个技术拿下一个院士名额都不是问题,国际原创的先进技术,还解决了国内的大问题,这不给评个院士那绝对对不起这个技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