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里
葛家,柴门篷户,四壁漏风,碎雪被风直接吹进了屋子,湿了一面墙壁,更觉得屋子冷了。
葛庆平日里是能弄点钱,但大多又花消在朋友身上了,家里也就维持着够吃就成,其他的自不讲究。
“葛婆婆,你也别伤心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你再伤心也没有用,日子还得好好的过,来,这碗粥你喝了,喝完了就早点歇息。”隔壁的花婶冲着葛婆婆道。都是邻居,这种事情肯定是要帮忙的,只是家家的日子都难,能帮得上的实在没多少,葛庆这进去,葛婆婆日子她想想都发愁。
葛婆婆仍然愣愣的坐着,不言不语。
“唉……”花婶叹了一口气,又道:“那我先走了。”
“嗯,麻烦你了。”葛婆婆这时才点点头,只是声音十分的低沉。
花婶又看了看,然后吹灭了油灯,又把屋里的一盆碳火拔的旺一点,让屋子暖和一点,这才开门出屋。
只是才迈开腿,差点叫东西绊的跌一跤,借着雪光低头细看,发现是几袋子的东西,再看了看四周,并没有看到什么人。
疑惑之余,便回屋里点了油灯又出来,打开系着袋口的绳子一看,这才发现,这几袋子里面有米,有面,有肉,有干菜,有油,还有冬衣。
这些东西既然出现在葛家门口,那定然是不知谁送来给葛婆婆的,也许是葛庆的某个朋友。
花婶一脸的兴奋,将东西搬了进屋,又冲着葛婆婆道:“婆婆,你快来看,定是葛庆的朋友,送了好些米面油来,还有肉,还有两件冬衣。”
“婆婆啊,你得振作起来,葛庆这是有肝胆相照的朋友呢。”花婶又劝着道。
葛婆婆缓缓的点点头,或许她还能有再见到孙儿的一天。
雪依然沙沙落下,掩去了足迹,掩去了行人的气息。
王成此时已回到了家里,倒不是他故意不现身,只是他在外面听了有一会儿了,那位来照应葛婆婆的是个热心肠的,既然有人在照顾葛婆婆,自不用他在干什么,一点米面吃食,实在是小事,放在门口,自由人搬着进去就行了。
此后,每隔几日王成便会送点吃的去葛家。
而葛庆之案本就明晰,不过,凡牵涉到杀人案,县里审好,还要交由府里,最后还要上报刑部审批,如此,最后的判决还要等到来年。
……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了。
九冬三十夜,寒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来。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王家今年的年夜饭算得上是丰盛无比。
“阿黛,快吃,吃完,我们去湖边看烟花。”王靛边吃边冲着阿黛道。
“嗯。”阿黛点点头。
西湖上,今夜有人放烟花。
刘氏瞪着两人说过年吃个饭也不安生着吃。
一边王爹却是难得的笑哈哈道:“同去,同去。”
如此,吃过年夜饭,王家一家人便到了西湖边。
湖面上,游船画舫交织往来,各色鱼灯并不会比上元节更逊色多少。
王家的渔船上,阿黛和王靛两个扎了两只大鱼灯,阿黛还特意把鱼灯制成了孔明灯,到时,别人放烟花,她们放孔明灯。
此时阿黛等人坐在自家的渔船上,看着通明的渔火,颇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感觉。
“来冲风雨来,去踏烟霞去,斜照万峰青,是我还山路。”就在这时,湖心不远处,传来一阵男子的诵诗声,那音调里透着一股子豪迈和洒脱的气概。
阿黛一听,眼睛瞪大了。
这声音,这诗,阿黛在入梦里听过,是燕赤霞!!入梦里,他还在无名驿站,如今,除夕之夜,这位却到钱塘了。
此时湖面上鱼灯星星点点,如一在上繁星密布,再加上夜雾蒙蒙,西湖水面的各色船隐隐约约,如仙河上仙舟飘渺。
只不过有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夺人眼球的存在。
湖心乌篷船,船顶挂着一只鱼灯,灯下,一青衣男子,头扎方巾,背倚长剑,面貌看不太清,只是那身形如山岳一般挺立在船头。而那诗正是从他的嘴里发出。
“好诗。”周围船上的人都跟着起哄,其中还有一些总角小儿的喊声,甭管听不听得懂这诗,但那气概让听的人都是豪情万丈。
人于人之间的交流,不管是语言,动作还是别的,总归最终所交流的就是情感。豪迈之情,洒脱之情等等。
而最能感染人的,引起人共鸣的也是这些东西。
黄口小儿亦能领会。
“这定是个剑仙,我们追上去,我要请他吃酒。”王成这好结交高人的毛病又犯了,这会儿一脸兴奋的道。
于是便撑起船,朝着湖中心的乌篷船追去。
只是今日船多,等得王家的船驶出没多久,那乌篷船早已不见了踪影。
“可惜,可惜,失之交臂啊。”王成一脸失落的摇头。
“大哥,山重水覆疑无路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