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节 业有专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两项义举,蔡吉便顺理成章地提议推举赛鲁班做城内工匠的行首。起先管统等人对此事还持保留意见。但当赛鲁班真带着手下弟子为黄县城外的官田造起第一架水车后,便再也没有人反对让这个不修边幅的老木匠做行首了。

    时值六月,正是夏日炎炎,绿意盎然的大好时节。当蔡吉一行人驱车赶到城外官田时已是晌午时分。包括段奎、管统、太史慈在内的黄县首脑们亦都已到场。如此场面在这几年的黄县还真不多见。而蔡吉一下马车便被一干官吏豪绅簇拥着走上了高台。跟着她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稿子,用深情并茂的语调宣读了对赛鲁班等人义举的褒奖,以及任命赛鲁班为黄县工匠行首的决议。

    当然这篇文章作者其实是功曹黄珍,而蔡吉只是负责将其当众念出来而已。不过这时节可不会有人去追究文章究竟是谁写的。因此蔡吉在宣读完任命书之后,现场立即就响起了一片喧闹的锣鼓声以示庆贺。跟着身缠彩带的赛鲁班则在众人的注视下极其自豪地举锤砸开闸门放出河水,让硕大的水车缓缓转动了起来。

    不过对蔡吉来说她今日来此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嘉奖赛鲁班,而是特地借着这次为水车剪彩的机会来视察官田的。东汉官田的种类繁多,有官府直接管辖的田,有封赐高爵和官宦人家的田,有牧场,有屯田。其中屯田又分民屯与兵屯。蔡吉今日所到的这处官田就属于民屯。不仅如此,在这里屯田的百姓正是通过以工代赈之策招来的外乡饥民。

    由于招募饥民屯田一事乃黄珍负责的。故今天这老儿一改往日推诿扯皮的老油条形象,反倒是极其积极地向蔡吉等人介绍起屯田成果来。究其原因这其中固然有黄珍想表功的意思,但也与眼下各州郡流行屯田有关。

    须知,东汉王朝在经济制度方面并没有重大建树。其基本上是沿袭西汉时期的制度。而西汉经济制度是在高祖、文帝、景帝时期,在自耕农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以小土地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但东汉在中后期无论是人口还是技术都已超越了西汉。大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田庄。如此一来东汉以小土地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便与“田庄”这种大土地占有制产生了矛盾。

    与后世明清等朝代土地兼并造成“人多地少”的情况不同,东汉末年土地兼并造成的结果是“地广人稀”。其实道理很简单,东汉的人口相较明清两代要稀少得多。豪强地主在兼并土地的同时也在吸纳大量的丁口充实自家的田庄。毕竟相比做自耕农向朝廷缴纳沉重的税赋,投靠田庄所受的盘剥反倒是更轻一些。结果造成官府手握大批闲置的荒地,却招不到人去开垦。没有人开垦官田东汉王朝的税收自然就会受到影响。故而随着田庄经济逐渐壮大这种矛盾也随之日益尖锐起来,并最终导致东汉王朝财政困难。

    面对这种窘境,东汉政论家们开始意识到土地兼并对王朝统治的危害,提出要严禁豪强地主任意兼并土地,并且反对汉朝轻土地税的政策。不过政论家们的理论看上去虽理想。可现实却是残酷的。一来,经过百年的恶性循环土地兼并已成不可遏制之势。二来,面对掌握大量土地和资源的世家豪强,想要提高土地税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既然动不了世家豪强,那诸侯们就只能在斗升小民身上打主意。而他们不约而同想到的主意都是——屯田。屯田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恰好连年的征战与灾荒,造就了大批流民,为各地屯田提供了人力基础。所以陶谦屯过田,曹操屯过田,往后的东吴、西蜀也都屯过田。而这其中又以曹操屯田规模最大,故后世提到三国屯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操。

    东莱虽只是一个偏远小郡,但身为东汉王朝的一个缩影,汉廷的顽疾东莱郡府多多少少也都有一些,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田庄经济对郡府税收的严重打击。东莱的上层心里都清楚,郡府固然在百姓眼中是朝南坐的衙门,实质上却是连开仓放粮救济灾民都会捉襟见肘的花架子。以至于每每出现险情,郡府都地得求助本地豪强富户出手资助。

    其实这种仰人鼻息的日子蔡吉觉得憋屈,身为郡功曹的黄珍同样也过得不舒坦。只不过黄珍不似蔡吉那般有魄力招安海贼出海掠夺,更不敢向段奎等豪强富户开刀。所以和这个时代许多官僚一样,黄珍最终选择还是选择用屯田来保证郡府的税收与军粮。

    但见此时的黄珍一路领着蔡吉等人视察新开垦的田地,一边则向众人热忱地介绍说此番东莱各县共收纳饥民两万余人,以五十人为一屯,设屯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直属郡府。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

    管统听罢黄珍的讲解瞥了一眼身旁的段奎,不咸不淡地说道,“两万余人?才这点?”

    黄珍心知管统这是在讥讽坐视豪绅强抢丁口。须知依照各县上报的数据,此番蝗灾东莱共接纳了将近七万多饥民入境。其中有一半的饥民都被各府县的豪绅地主所强占。对此黄珍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以工代赈的粮食是段奎等豪绅出的,他没有立场对这些人说不。因此面对管统指责,黄珍心中虽有不快,却还是和稀泥道东莱地处偏远,消息闭塞,故一尚未有大批灾民涌入。不过诸君放心,只要郡府坚持以工代赈之策,往后自会有更多的饥民来东莱屯垦。”

    然而黄珍的话音刚落,段奎却一摆手摇头道,“以工代赈乃非常时期非常之策。怎能变为常例。须知城内富户为救蝗灾已是倾囊相助,若再让其出资,那便是在杀鸡取卵。”

    黄珍被段奎如此一驳,那张老脸立马就尴尬地僵了下来。但他最终还是假意捻了捻胡须,平复了一下心情,拱手唯诺道,“段老说得是。此事是黄某急功近利了。”

    是 由】.

    div>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